為了不打亂人家的排列,蘇平拿了紙和筆,一邊簡單的翻看一邊記錄。
用了兩個時辰的功夫,蘇平將能夠用到的書籍整理出來,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列出單獨的目錄,以便尋找。
其中,經部就是儒道經典著作,與蘇平前世極其類似,除了人物名姓上的變化之外,內容上相差無幾。
這些是科考的主要內容,需要長時間循序漸進的積累。
史部收錄各種體裁的史書、雜記等等,這方面兩個世界幾乎完全不同,是蘇平的盲區,不過這一塊的重要性稍微次一級,大致瞭解就行。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不,應該叫諸子百道。
這一部分書籍,囊括了除儒、武、玄三道之外,那些在人族歷史上曇花一現,最終要麼被淘汰,要麼被三道吸納融合的存在。
比如醫道成了玄道的一個分支,兵道則被儒武兩道吸收。
“只可惜只有簡述和思想起源,沒有儒道那種清晰的修行方法。”
蘇平遺憾的搖了搖頭,“這部分只需要簡單的瞭解一下就可以了,不過集部…好像沒有什麼精研的價值?”
整個二樓的詩詞藏書之中,能夠達到集部收錄標準的寥寥無幾。
作者出自大慶的,更是一個沒有。
就這樣,這些詩詞也還差了不少。
頂多起承轉合比較順暢,對仗比較工整罷了,意境上面,與自己記憶中的那些,相差以萬里計。
就好像…就好像是標準格式下的流水線產物一般,缺少了靈魂。
不過想了想,蘇平也隨即釋然了。
在沒了妖邪的威脅之後,儒道想要保住超然的地位,就必須向王朝統治者靠攏,加上功名才氣的存在,本只是分支的治國之道成為主流。
而更重要的是,詩詞一道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靈感和心境,有一定運氣成分在內,根本沒辦法像精修典籍一般,靠日積月累就能循序漸進的提升儒道境界。
種種原因之下,浸淫詩詞之人愈加稀少。
“幸虧我穩了一手,到現在一次文抄公都沒當過。”
蘇平突然有些後怕。
兩相對比,他完全能感受到前世那些詩詞的殺傷力有多巨大。
還好穿越過來到現在一直比較低調,沒去幹那種人前顯聖的事兒,這可比突然變得會讀書,要可疑多得多了。
“不過,現在有了這些打底,偶爾丟出一兩首應該沒什麼問題了。”
蘇平想了想,還是在手中的目錄上新增了那些詩本詞本,並且打算抽出一兩本放在床頭裝裝樣子。
做完這一切,已經快接近了酉時。
蘇平沒等來沈玉書,卻等來了伺候他的下人。
兩個嬌滴滴、怯生生,還帶有書卷氣息的雙胞胎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