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名門(直叫人熱血沸騰)> 第四十九章 扣留葉哈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九章 扣留葉哈雅 (1 / 2)

夜幕悄悄籠罩了大明宮,退朝的時間已過去了很久,但就在夜色中,幾輛馬車在侍從的護衛下再次來到了大明宮,隨即一盞盞橘紅色的燈籠出現大明宮內,大唐相國們的身影再一次出現了,裴佑、崔寓、韓、楚行水、元載、張破天、楊炎皆依次而來,神色嚴肅,顯然是被臨時召進大明宮,當值士兵默默看著相國們匆匆遠去的身影,許多人都隱隱感到,大唐一定又是發生什麼大事了。

紫宸殿內,七名相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幾天朝中很平靜,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時,崔寓忽然看見在殿角竟坐著自己的族孫,他正在和今天當值的中書舍人韓愈聊天,崔寓不由愣住了,“曜兒,你是幾時回來的,在這裡做什麼?”

崔曜連忙上前給二祖父施禮道:“回稟二祖父,孫兒是今天中午剛到長安,下午陛下召見了我,又命我參加今晚的會議。”

“原來如此,我已明白陛下叫我們來的用意了。”楚行水呵呵地笑了起來,他回頭對幾位相國道:“我聽說大食的宰相已經來我大唐,曜兒又在這裡,不用說,陛下召我們前來一定是為了大食之事。”

眾人皆恍然大悟,楚行水說得有理,這時,殿內傳來了侍衛的高喝聲:“陛下駕到!”

七名相國立刻安靜下來,後面的韓愈和崔曜也站了起來,片刻,張煥快步走進了大殿,他身著一件普通的常服,看得出心情不錯。張煥掃了一眼眾人,點頭笑道:“眾愛卿都到了,倒是朕來晚了。”

“臣等參見陛下!”眾人一齊躬身施禮。

“眾愛卿免禮。”張煥坐了下來,他擺擺手道:“各位愛卿請坐,現在是下朝時間,大家可以隨意一點,不必太拘禮。”

眾人一一坐了自己的位子。韓愈則坐在記錄桌前,展開了素箋,提筆準備記錄,十幾名宦官將燈都點亮了,大殿裡變得燈火通明,儼如白晝。

張煥沉吟一下,緩緩道:“今天把各位召來,是有一件重大的國策要和諸位商量。今天朕收到了大食哈里發的親筆信。”

張煥話音剛落,好幾個人都回頭向崔曜望去,張煥見了。便微微一笑道:“不錯,這封親筆信就是崔曜從萬里之外帶來,是大食文所書,現在先讓崔曜讀給大家聽。”

崔曜立刻站了起來。他從宦官端來地盤中拾起信,便有些緊張地念了起來,“致大唐皇帝陛下,我是阿拔斯帝國第五任哈里發哈倫拉希德,為建立兩國長期互信互利的平等關係,特致信皇帝陛下

崔曜念得很慢,一封兩千字左右的信他念了幾乎一刻鐘。韓愈奮筆疾書。將拉希德的信記錄下來,七名大臣至始至終都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崔曜的宣讀。沒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玩笑,這將是大唐的重大決策。

崔曜唸完後,便默默地退了下去,張煥看了一眼眾人,首先開口道:“這件事朕整整考慮了一個下午,大食君相之間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哈里發為奪回屬於自己地權力,希望能得到我們的協助,作為回報,他承諾大食將放棄對回紇的支援,朕的本意是同意這個方案,但事關重大,朕特地將各位召來再磋商此事,希望各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件事來得實在很倉促,眾人都沒有思想準備,大殿裡一時寂靜無聲,張煥也不催促,他知道大家需要時間考慮。

“陛下,我來先說幾句。”站起來的是兵部尚書元載,他向眾人點了點頭,徐徐說道:“五年前我曾受陛下之託前去處理契丹人問題,將契丹人打散後安置在河北及河東的十五個州內,現在五年過去了,年初我又專程去檢視安置的效果,結果實在讓我感到驚訝,才短短五年時間,大多數契丹人和漢人已經融為一體,他們彼此通婚,穿一樣地衣服,說一樣的方言,也一樣的種田納稅,尤其是年輕人,你根本就想不到他們曾經是契丹人,我也問過不少人,他們也並不在意自己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關鍵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有自己地土地,從這件事我便明白過來,其實反對契丹南遷的人是他們的貴族,一些損失了既得利益之人,真正的貧苦契丹人是不在意當誰地子民,他們生活在我們的文化之中,就會主動去調整去適應我的文化,久而久之,這種文化認同感就將他們熔化了,如果我們反過來,當初若對他們處處遷就,給他們錢米,給他們優待,到頭來會驕縱了他們,反而給他們一種不平等的感覺,稍有不如意就會起義獨立,他們會認為對他們優待是一種歧視,所以陛下用強硬的手段殺掉他們的貴族,強制將他們族人打散分地安置,和漢人平等待遇,雖然開頭他們會有些不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漸漸融入漢文明之中,徹底消滅了契丹人地威脅。”

元載一口氣說到這裡,他發現自己有些跑題了,便歉然地笑了笑道:“我為什麼說這些呢?因為我想到了回紇人,他們人口其實並不多,最多也就百萬人,不僅是他們,匈奴人、突厥人,這些漠北地遊牧民族從來都是我們中原的心腹大患,一千多年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原地入侵,可是我們歷朝歷代都沒有辦法解決北方的威脅,我認為這其中最關鍵地一點,是我們從來沒有把漠北納入我們的版圖,如果能借這次機會一舉蕩平回紇,我希望大唐繼續向北進發,修建唐直道,以軍鎮的方式向北方移民,將回紇人南遷入中原,打散安置。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文明的威脅。”

元載說得慷慨激昂,這是他整整考慮了三年的方案,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提出來,今天,他終於找到了提出自己見解的最佳時機。

或許是受元載地影響,大殿內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裴佑和崔寓都表示大唐積弱已久。一場碎葉戰役已經耗盡了剛剛恢復的一點點國力,大唐要恢復到開元時的強盛,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時間積累,應勵精圖治搞好內政,二十年內不宜再進行大規模戰爭,吐火羅和藥殺河以西地區和碎葉不能相提並論,並不屬於大唐的核心利益,不值得為了它們罄盡國力和大食爭奪。應該與大食締結和平條約,倒是回紇一直就是懸在大唐頭頂上的一把劍,這次回紇發生內訌正是絕好地機會。若錯過這次機會,將來大唐再攻打它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對於裴、崔二人放棄吐火羅的意見張煥也笑而不語,這並不代表他的觀點,雖然吐火羅和藥殺河以西的康國、安國等地現在大唐暫時無法奪取。但並不等於就要放棄它們,國與國之間是不會有永遠的朋友和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國家利益,大唐和大食之間現在或許會締結和平條約,但將來事誰又能預料得到呢?

張煥沒有說話,一直默默地聽取眾人地發言,他發現楚行水幾次欲言又止。便微微笑道:“楚愛卿有什麼話就請直說。朕需要聽取每一個人的意見。”

楚行水是上一代七大世家家主中唯一在世之人,是相國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他也已經六十多歲,快到退仕地年齡了。見張煥問他,楚行水便站起來笑道:“我和大家的觀點是一致,大食離我們太遙遠,即使征服了它,也無力治理,我贊成先滅回紇,不過我還有另一種想法,那就是大唐應同時與拜占庭帝國也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最好的媒介就是貿易,朝廷應大力鼓勵大唐商人走出國門到西方進行貿易,而不僅僅是胡商來到大唐,同時也應擴大海路貿易,以揚州和廣州為海港放開民間商人到西方獲取利潤,大量海外貿易不僅可以帶來手工業地繁榮,更能為朝廷財政帶來新的收入渠道

這次會議一直開到次日凌晨才結束,眾人暢所欲言,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戰略方案,包括對大食、拜占庭、回紇以及吐蕃的基本國策,對大食、拜占庭以和為主,雙方建立起良好的貿易關係,大力鼓勵東西方貿易以促進大唐經濟和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吐蕃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唐軍無法進入,則以壓制為先,嚴禁中原地物資流入吐蕃,儘可能地保持吐蕃國內地內訌狀態,讓吐蕃在內訌中逐漸削弱消亡,而對回紇則達成一致意見,大唐應在二三年內徹底滅亡這個草原民族,將大唐的疆域向北擴張,以軍鎮、移民、直道地方式將漠北與中原聯絡起來。

天剛剛亮,一道緊急命令從長安發向了靈州。

靈州,就是從前的靈武郡,朔方節度使所在地,統率經略、豐安、定遠三軍,三個受降城,轄靈、夏、豐三州之境,原駐兵六萬四千七百人,隨著吐蕃漸漸走向衰落,大唐地防禦重點開始向西、向北轉移,朔方節度使的地位逐漸提高,在年初進行的兵力調整中,西域都護府一躍成為大唐第一駐兵重地,共駐兵十二萬,並在其下成立了北庭、安西、碎葉、大宛四大都督府;其次就是朔方節度使,駐兵達十萬人,成為大唐的第二大節度府,同時削減了隴右、河西、河東以及范陽的兵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