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正是一年中氣候最宜人的季節,綠色蔥鬱、薰風拂面,長安城內的百姓們也不忍戀家,紛紛攜妻帶子踏街出遊,使得長安滿城喧囂、熱鬧非常,上午時分正是人潮最盛之時,朱雀大街上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尤其在明德門附近更是擠滿了準備出遊的長安民眾,一輛輛出門稍晚的馬車無序地停放,大家爭先恐後,
忽然,城外傳來了一陣沉悶的馬蹄聲,蹄聲十分急促,正在爭吵出城的十幾輛馬車立即安靜下來,一名守城士兵跳到車轅上向遠方望去,只見約兩百步外,數十匹戰馬正向這邊疾奔而來,來勢迅猛,激起一路滾滾黃塵,還隱隱聽見有人大喊,閃開!八百里緊急軍情。
城門口頓時一陣大亂,馬車躲向兩邊,守門計程車兵急將一些散客推靠城牆,轉眼間數十匹戰馬呼嘯而來,為首一名軍官高舉通行令大聲道:“河北戰報,請容通行。”
守城計程車兵不敢怠慢,紛紛讓出一條路,其中一名軍士忽然大聲問道:“請問河北戰況如何?”
校尉一揮手,讓士兵們穿城洞而過,他一勒韁繩,有些得意地對所有人高聲宣佈道:“河北大捷!隴右軍全殲入侵胡虜,斬首七萬餘人,胡酋已被活捉!”
他話音剛落,城門口陡然間爆發出一片歡呼之聲,不少人甚至無心再遊玩,調頭向城中跑去,信使繼續向前賓士,他們一邊高喊讓路,卻又同時沿路宣告:“河北大捷!斬首胡虜七萬人。”
河北大捷的訊息儼如一陣春風,瞬間便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是歡呼的人群,激動萬分的長安民眾們衝回家。拿起鍋盆上街拼命敲打,人們互相轉告、相擁而泣,大捷的訊息意味著二十幾年前的噩夢不會再重演。意味著大唐的最後的和平終於到來。
歡呼的聲音甚至傳到了皇城、傳到了大明宮,與此同時,幾名信使已馳進了大明宮。許多中小官員早已聞訊從朝房裡跑出來探聽訊息,信使一路宣告,他們飛馳到中書省地臺階上。翻身下馬,正逢幾名重臣從中書省裡開完會出來。裴佑見信使們表情激動,便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校尉立刻施禮道:“稟報各位相國,河北大捷,入侵敵軍全軍覆沒。”
“天佑大唐!天佑子民!”裴佑、崔寓等人頓時激動萬分,他們誰都不肯散去。跟著信使又重新進了中書省。
“都督!河北軍報。”牛僧孺一路大喊地跑向中書省內室,他滿臉通紅地一頭衝進了張煥的朝房,大聲道:“都督,我們贏了,河北大捷。”
張煥正坐在朝房裡批閱奏摺,牛僧孺的失態使他眉頭微微一皺,但並沒有表現出來,他將筆放下微微一笑道:“我們二十五萬軍對敵人十萬軍,個個都是身經百戰。若這樣還會輸掉地話。真的要讓人笑話了。”
事實上,.首發信使還是慢了一步,不過大戰地具體過程他卻不知道,他見幾名親兵引著信使站在門外,便道:“讓他們把軍報呈上來。”
校尉信使立刻上前,躬身將一卷軍報呈上,親兵接過轉給了張煥,但張煥卻沒有立即開啟,而是問校尉道:“王將軍是怎打的仗?”
“回稟都督,王將軍在進攻之前便已經發現敵軍糧盡,他先是佯攻,引發了敵軍反撲,遂退兵不戰,待敵軍氣勢竭盡時,王將軍立即派兩萬鐵騎軍衝擊敵軍,這時賀婁將軍的軍隊從北面壓來,兩軍夾擊,敵軍一敗塗地,回紇部全部陣亡,生俘契丹兩萬人,共斬首七萬餘人,最後僥倖脫逃者不過數百人,我軍傷亡四千餘人,契丹王耶律德容與回紇主將拓跋千里均已被俘,已往長安押來。”
張煥點了點頭,王思雨果然又有進步了,他這才開啟軍報大致看了看,軍報所寫和軍士地述說大致相同,而且在軍報中夾著王思雨的一封密信,信中告之張煥,他將在戰役結束地第二天便親率十萬安西軍借道山東向淮南進發,並同時收編崔家的清河軍,接收山東的防務。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雜沓的腳步聲,剛剛離去的崔寓等人又重新返回,裴佑進房便帶一絲埋怨地口氣道:“監國一定早知大捷,卻瞞著我們,讓我白白擔憂幾日。”
張煥連忙笑著拱拱手道:“這些日子大家都在關心淮南之事,我也未將河北戰事放在心上,故沒有及時轉告諸位,這件事是我的不對,向諸位賠禮!”
“監國太客氣了。”崔寓介面道:“我聽說契丹王耶律德容也被生俘了,不知監國準備怎樣發落他?”
張煥點了點頭,“這件事我想聽聽諸位的意見,大家請坐下!”
親兵搬來幾個軟榻,大家依次落座,所有人都知道,張煥要談的並不是什麼處置契丹王的事情,而是如何處置契丹這個北方民族之事。
“各位,眾所周知,從高宗時起,契丹便不服管教,屢屢掠我漢家子女為奴,則天皇帝時他們甚至還出兵攻城掠寨,給東北各郡帶來了嚴重的損失,玄宗皇帝時採用和親的手段,我記得史記天寶四年,玄宗將靜樂公主和親契丹松漠都督李懷節,並給錦緞萬匹,可不到一年我大唐公主便被契丹人所殘殺,契丹人再次興兵犯境,這個恩將仇報的民族又在安祿山造反後出數萬大軍協助叛賊,在我中原屠城無數,姦淫燒殺、無惡不作,契丹若不早點滅掉,他們遲早會成為我們中原的大敵,我本打算在解決安西后再回頭收拾契丹,不料他便自己送上門來,現在他們地五萬主力已經悉數殲滅,正是收拾這頭惡狼之時,所以我請大家會商。如何處置契丹人。”
張煥說完便向眾人看去,他實際上已經定了性,就是要趁機滅掉契丹。和大家所商量地只是具體的手法罷了,這時,張煥見盧杞欲言又止。便對他笑道:“盧尚書有話請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