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貴姓?”xt首發
那年輕人向他略略一欠身,恭敬地答道:“在下姓白,名居易,新鄭人,此次是第一次進京趕考,還請道長多多指教。”
李泌聽他是新鄭人,也不由微微嘆道:“去年崔慶功亂中原,想必你也是深受其害了。”
“軍閥混戰、塗炭中原,我白家的房宅皆被亂兵赴之一炬,我隨父兄逃到河東祖地才算撿了性命。”
白居易也嘆了口氣,不過他又想起最近幾個月大唐的新氣象,精神也隨之一振道:“不過新皇即位,改國號為大治,這也使我們看到了大唐的希望,我雖年輕,也願早日為國效力。”
李泌點了點頭,他又將白居易三個字記在心中,這時,夥計給他上了酒菜,李泌便斟了一杯酒,舉起杯笑道:“來,我敬你一杯,祝你早日金榜提名。”
這時,旁邊忽然有人笑道:“以白兄的妙詩,金榜題名應不在話下。”
李泌和白居易一齊扭頭,只見他們旁邊坐著一名年輕計程車子,他面板黝黑,目光炯炯有神,見李泌和白居易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他便將酒菜搬過來笑道:“在下柳宗圓,就是長安人,一人飲酒無聊,二位可願一同小酌。”
白居易見他也十分年輕,似乎比自己還小一點,心中不由好感大增,也連忙抱拳道:“在下新鄭白居易,初到長安,還請柳兄多多指教。”
“原來白兄是初到長安,那可去過雁塔,看雁塔題名?可去過曲江,品曲江流飲?長安各大名跡,白兄可瞻仰過李太白的《將進酒》?可躺過賀知章醉臥的東市街?”
柳宗圓一席話引得白居易欣然嚮往,他長嘆一口氣道:“我哪裡也沒有去過。”
“那有何難。我帶白兄去就是。”柳宗圓爽朗一笑。舉起酒杯道:“飲了這杯咱們就去如何?”
“那就多謝柳兄了。”白居易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取出十幾文錢放在桌上。簡單收拾了東西。向李泌拱拱手便告辭而去。
李泌望著他們地英氣勃勃地背影消失。暗暗點了點頭。大唐人才輩出。陛下幸矣!
他又喝了幾杯酒。也隨即離去。
張煥即位已經兩個多月了。兩個月地時間或許只是人生一瞬。但張煥地這兩個月卻需要他用一生來慢慢回味。這是他人生轉折地兩個月。是他大治開圓地兩個月。
兩個月地時間使他漸漸習慣了帝王生活。他地角色也已經由總理百事地管家轉變為只問大事地主人。儘管如此。大唐幅員遼闊。在國力逐漸恢復之初。xt使他心力憔悴。但有一件事卻令他非常欣慰。上個月他下發了感化詔。對所有因軍閥混戰而被迫上山為匪或入水作寇地流民實行了大赦。既往不咎、一如丁男授田。效果非常理想。僅江淮地區地五十七個匪幫便投誠了五十五個。連同他們地父母妻兒。竟有二十餘萬人之多。治安轉好、人心思定。這又為他地下一步改革創造了良好地開局。
不過讓張煥一直憂慮的是兩個月前出現的回紇人細作,儘管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排查,但這些人就彷彿在人世間蒸發一般,無影無蹤,張煥也知道他們其實還躲在大唐的某處,象一隻縮排縫隙裡的毒蜘蛛,等待機會的來臨,這些人已經成了他地一塊心病。一直就懸在他的內心深處,為此他一連兩次擴大國安司,並將它升級為國安署,與監察室同級,為御史臺第五院,正式列為朝廷署衙。
此刻,張煥正在仔細地看崔連星從洛陽送來的最新調查報告,經過兩個月地細緻調查,崔連星漸漸理出了一點眉目。他已經查出張府刺殺案的幕後主使極可能和回紇新出現的一個國師有關。而這個國師有波斯背景,換而言之。這次事件不僅涉及到了回紇,或許還會將大食捲進。
臣在洛陽抓獲兩名案犯,據他們交代,他們所有的人已經化整為零,以經商為掩護分佈在大唐各地,而且他們組織嚴密,都是單線聯絡,他們的首腦可能已經去了江淮一帶,臣已經派得力人手去揚州排查,若有線索,臣將親自赴揚州
崔連星現在在洛陽,洛陽市署發現兩名從石國來的突厥商人執假冒通關文牒,已經將這兩人扣留,經查,他們二人確實是回紇暗探,只是身份低微,沒有太多有價值的情報。
張煥將報告放下,雖然他沒有在現場,但他還是隱隱覺得其中有些破綻,上一次那個回紇武士自殺的情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自殺是他們必要地訓練,那這兩個回紇人在被洛陽市署抓住後為什麼不自殺?還供出他們首領可能在江淮,這和前面被抓之人的表現宛如天淵之別,可如果是刻意安排,但這又和他們首腦一貫狡猾謹慎的作風有些不符,當然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首腦並不知道上次被抓的回紇暗探在交代情報後居然自殺了。
難道這會是他們的聲東擊西之計嗎?張煥感覺到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他有種預感,回紇人可能又要行動了。
他立刻取過一張素箋,迅速寫一份手諭,這時,安忠順走上前道:“陛下,軍器監那邊已傳來訊息,都準備好了。”“朕這就去!”張煥待手諭上的墨跡幹了,便交給安忠順吩咐道:“你立刻去一趟國安署,讓他們將此手諭傳到洛陽。”
安忠順匆匆跑去了,張煥也起身前往軍器監。
衛尉寺、太僕寺、軍器監都是大唐掌管軍事和兵器機關,全部位於皇城,其中衛尉寺主要負責保管和排程軍械,擁有巨大武器儲備倉庫;而太僕寺掌廄牧、輦輿之政,主要是則負責戰馬的放養和管理;軍器監則是大唐各種先進的武器研發中心,大唐的陌刀、橫刀、明光鎧、弩箭等等都是在這裡研發和製造,但慶治十五年後。財政逐漸吃緊,為了削減開支,裴俊便裁掉了一大半製造武器地工匠,導致許多優良工匠被各世家爭聘,其中以隴右的條件最為優厚,幾乎一大半的工匠都去了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