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擱置爭議,我大唐的領土可以討價還價嗎?擱置爭議不就是承認你們回紇對安西和北庭的佔有嗎?不行!領土問題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們要麼撤軍離開西域,要麼就拼戰一場,誰贏了,土地就歸誰。”
“皇帝陛下請息怒,請聽臣一言,回紇從來都是大唐的藩國,雖有一些矛盾,但那也是家裡人的內部爭執,不能和吐蕃人相比,臣的可汗也說,只要能讓我回紇軍借道過去,等擊敗吐蕃人,我們立刻便讓出安西和北庭,承認它是大唐的領土,決不食言。”
“哼!你當朕是三歲小孩嗎?你們若真地承認安西和北庭是大唐的領土,那就讓焉耆地頡幹迦斯放下武器,朕可命張尚書放他們歸國,至於吐蕃人,朕的大唐將士自然會對付他們,不勞貴國操心。”
接下來是一片沉寂,半響,又聽回紇使臣沉聲道:“臣臨行前可汗再三叮囑,要臣與崔太后面談,請問崔太后可在?”
這時崔小芙的眩暈感漸漸消失了,她剛要命宦官通報,卻忽然聽見了讓她心痛之極的一句話:
“朕是大唐天子,有朕在,就沒有什麼太后,告訴你們可汗,朕的話就代表了大唐。”
崔小芙的心猛地一沉,彷彿一腳踏進了萬丈深淵,又儼如被迎面砸了一拳,她再也支援不住,身子晃了晃,眼前一黑,竟暈死了過去。
宣仁七年六月底,回紇忠貞可汗緊急派特使赴長安求和,但大唐斷然拒絕了回紇共治西域地請求,並加封張煥為安西大都護,全面收回安西隨著北庭地葛邏祿人被唐軍擊敗,唐軍與回紇的衝突已經不可避免,就在大唐與回紇關係日益緊張之時,吐蕃人卻忽然發生了異動。
龜茲、疏勒、焉耆、高昌四軍鎮一百多年來一直便是大唐統治安西的基礎,其中龜茲則是四鎮的中心,也是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但此時的龜茲卻在吐蕃人的手中,事實上,從武則天時代起,大唐與吐蕃爭奪的安西的戰爭便從來沒有停止過,幾易其手,直到高仙芝掌管安西后,大唐才最終穩定了對安西地控制,可惜不久之後,唐便遭受了安史之亂地劫難,再也無力守護安西,終被趁虛而入的吐蕃一一奪走。
此刻,太陽緩緩地落進了被日光染成絢麗色彩地輕雲裡,這是黃昏前的一幕景色,一團淡紫色的煙霧從大漠上升到天空,使遠方白雪皚皚的山峰被染成了緋紅色。
赤松德贊站在龜茲的城牆之上,神色嚴肅地注視著眼前的美景,和四年前相比,他也急劇地衰老了,尤其在吐火羅與大食的戰爭中,他曾受了重傷,甚至一度傳聞他死去,雖然沒有死,但他的身體卻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病痛不斷折磨著他,使他自己也明白,他已經來日不多了。
在離開這個人世之前,赤松德贊還有幾個願望要完成,一是確定佛教為吐蕃的國教,防止苯教回覆;其二就是保住安西這塊吐蕃最後的境外領地,使吐蕃的將來能受惠於東西方貿易帶來的財富;他最後一個心願便是確立贊普繼承人,偏偏這卻是他最難而又最緊迫的事情。
早日結束安西戰爭回到邏些,便是赤松德贊心中所渴盼的願望,但安西局勢之複雜卻又使他不敢有絲毫大意。
為此,他也大量派出斥候打探回紇與唐軍的訊息,就在兩個時辰前,他得到了唐軍大敗葛邏祿人的訊息,赤松德贊立刻意識到,或許他的機會來了。
唐軍擊敗葛邏祿人,意味著他們已經控制了北庭,那麼,張煥的下一個目標將不可避免地指向回紇,回紇的頡幹迦斯竟處於腹背受敵的窘境,要麼南下打敗自己,要麼北上反擊張煥,總之,他不可能一直停頓在焉耆,處於被動狀態,而且,回紇忠貞可汗也不可能坐視安西的回紇人將全軍覆沒而不管,必然會發兵援助。
看來,頡幹迦斯北上與援軍匯合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為了長遠的戰略利益,這一刻,赤松德贊終於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
“傳我的命令,大軍立刻撤出龜茲,西退至拔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