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名門(直叫人熱血沸騰)> 卷八 安西 第二百九十四章 風起星星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八 安西 第二百九十四章 風起星星峽 (2 / 3)

張煥緊緊將她摟在懷裡,他覺得自己欠她實在太多太多。“我帶你一起回家、回家。”

一個時辰後,張煥在數千軍士地嚴密護衛下,離開了巴陵郡繼續向長沙而去。

此時已是暮春,天開始熱了,也是一年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樹木繁盛、牧草肥美,就在張煥南下長沙地同一時刻,回紇又一次發生了王位更替

毗伽可汗病逝,其長子忠貞可汗即位。他繼承了其父西進的決心,為安撫唐廷,忠貞可汗遂殺逃入回紇的唐將李正己,遣使送其人頭歸唐。並送良馬三萬匹向大唐謝罪,在安撫東方後,忠貞可汗派大將頡幹迦斯率十萬大軍分兵兩路,一路越過金山進攻葛邏祿人,另一路下北庭南擊白服突厥人和沙陀人,與此同時,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和大食人達成了和解,得以從吐火羅脫身,為支援葛邏祿人和白服突厥人。他親自率六萬大軍北上安西,休整了近半年的安西爭奪戰再一次拉開了序幕

信鴿在天空疾飛,八百里加急信使在河西走廊上賓士,激起滾滾黃塵,無數關於安西的情報向東方送去。四月底。張煥臨時改變了訪問長沙的計劃,緊急返回隴右。

瀚海無邊、戈壁漫漫,荒涼地曠野一望無際,夜幕低垂。遠方是黑黝黝的折羅漫山脈,悽黯的大地上,除了那望不穿的黑影和叫不破地寂靜外,便一無所有。

這裡是敦煌郡北與晉昌郡的交界處,離星星峽約五十餘里,一支六千人的唐軍騎兵如黑色水銀一般向北疾駛。黑咕隆咚的世界從他們身邊飛掠而過。遠方,一處湖泊已隱隱可見。

率領這支軍隊的主將正是張煥在河西的主將王思雨。兩天前,星星峽的守軍發來快報,有大量的沙陀人逃難湧入河西,王思雨立刻意識到,這是北庭境內的沙陀人出事了,現在是沙陀人逃難,但如果掉以輕心,下一步敗退而來地就將是沙陀軍,他連夜點軍,向星星峽奔援而去。

大軍疾馳,瞬間便抵達了湖邊,湖邊有大片的胡**,綠草茵茵,王思雨一抬手,沉聲令道:“原地休息半個時辰。”

令如山倒,六千騎兵紛紛下馬,各自牽馬到湖邊飲水,湖邊上立刻熱鬧起來,王思雨心事重重,他快步走到一塊平坦的大石上,攤開了北庭的地圖。

自去年爆發回紇與吐蕃的拉鋸戰後,由於葛邏祿人和白服突厥人地反戈北庭,使得回紇在去年十二月退回漠北,聚居在沙陀州一直依附回紇地數萬沙陀人也隨之投降了葛邏祿人,現在大量沙陀人的湧入,只能說明北庭發生的異動。

從地圖上看,沙陀州位於原來的庭州以北,和星星峽之間還隔著伊吾郡(今天哈密一帶),如果沙陀人步行數百里來逃難,那就說明北庭之亂至少也是十天前地事情了。

“將軍,程長史來了。”只見黑暗中,長史程鐸在十幾名隨從的陪伴下笑著走了過來,“王將軍,真是巧了,我也正要去星星峽。”

程鐸是酒泉、晉昌、敦煌三郡的最高文官,全權負責處置三地的政務,他剛從酒泉過來,要去星星峽處理沙陀難民事件,正好遇到了王思雨。

王思雨連忙站起來,向程鐸拱手道:“看來咱們都是為了同一事情。”

程鐸走到近前,藉著火把微弱的紅光,他瞥了一眼地圖,眉頭一皺道:“王將軍,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來!坐下談。”王思雨將他拉坐在大石上,他也有些憂心忡忡,“不瞞你說,我感覺到這次回紇人來者不善,極可能不會再遵守去年和我們達成地協議。”

“你是說毗伽可汗病逝一事?”

王思雨凝望著映著一片白光地湖泊,微微點了點頭道:“是的,回紇向來就有後任可汗不認前任可汗承諾地傳統,再者,當初都督並沒有與他們簽訂什麼書面協議,彼此只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現在我擔心他們會以追擊沙陀人為藉口,從而進犯河西。”

程鐸也沉默了,他承認王思雨說得對,李正己叛亂時,回紇人進攻朔方或許就已暗示他們的合作結束了,從前的合作是為了共擊吐蕃,而現在當吐蕃不成為威脅時,回紇會不會進攻河西呢?

“不行,我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我們要立刻稟報都督!”

王思雨站了起來,他毅然對程鐸道:“我們不能坐等他們來進攻。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進入戰爭狀態,等都督來了再決定,可能就晚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