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還站著巴陵郡刺史劉源和一些地方官吏,在他們看來,這可是內閣首席大臣、兵部尚書來視察巴陵郡,這可是劉源來此地當官幾年來所迎接的最高階別官員,若能攀上他為後臺,自己的前途就有望了。
大船終於靠岸上,巴陵縣縣令大喊一聲,“奏樂!”
震天的鑼鼓聲驟然響起,一隊隊民夫揮舞著彩旗,兩隊從長沙請來的舞獅隊開始舞動,飛騰跳躍、精神百倍,百姓們從四面八方向碼頭匯攏而來瞻仰京中大官,碼頭周圍已經人山人海,這已是好多年未有過的熱鬧場景了。
張煥低頭從船艙裡走出,在親兵的前後簇擁下笑呵呵走上了岸,藺九寒大步走上前,半跪向張煥行了一軍禮,“末將參見都督!”
“你這小子,居然把我的丫鬟拐走了。”張煥親熱地給他肩窩一拳,藺九寒地心中一陣暖意,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道:“小秋還給我生了個兒子。”
“好!好!”張煥將他扶起,連說了兩聲好,他又回頭對親兵們笑道:“老藺得了兒子,大家說要不要他好好請我們一頓?”
眾親兵齊聲大喊,藺九寒連忙向舊部們拱手,“各位弟兄,莫說一頓,只要大家住得久,我老藺天天請客都行。”
這時,巴陵郡刺史也急忙上前,他向張煥深施一禮,“卑職巴陵郡刺史劉源參見張尚書。”
張煥聽他口音竟是純正地京腔。不由仔細地看了他一眼,似乎覺得他有些面熟,“劉刺史,我們是否見過?”
“尚書確實見過卑職,卑職的岳父便是長孫南方,去年在岳父的壽宴上,卑職還向尚書敬過酒!”
“我想起來了,你是五女婿。”張煥哈哈大笑道:“想不到竟然能在他鄉遇見故人。真可謂人生何處不相逢。”
有了這層關係,劉源也能談笑自如了,他連忙拉過長史和司馬,向張煥一一介紹。眾人在碼頭上寒暄幾句,劉源便對張煥道:“現在已經是中午,卑職在縣裡擺了兩桌便飯,為尚書接風,請務必給卑職一個面子,再隨藺將軍去長沙。”
張煥沉吟一下,便欣然道:“也好!藺將軍初來巴陵,得到了地方上的大力幫助,我還要謝謝大家。”
眾官員大喜,連忙去呼喚轎子。這時。平平悄聲對張煥道:“你去吃飯,我想去逛逛街,買些土特產,可以嗎?”
張煥笑著點了點頭,他又叫來兩名親兵,讓他們陪平平去逛街,幾個人便趁官員請張煥上轎之際,悄悄地溜走了。
此刻的巴陵縣城,幾乎已是傾城而出了,大街上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數萬百姓指手畫腳、議論風聲,竟比那上元節觀燈還要熱鬧幾分。
隨著一陣陣敲鑼開道聲傳來,城門口地百姓洶湧起來,個個拼命向前擁擠,伸長脖子張望,許多人都爬上樹,就彷彿京中來地大官是三頭六臂地妖怪一般。
“閃開!閃開!”一百多衙役在前面開道。用力將不斷湧上地百姓推回去。緊接著是兩隊騎兵,左右各一。形成了兩堵騎兵牆,他們一邊走一邊巡視著兩邊的情況,不時喝令樹上和房頂上的人下來。
在騎兵隊地後面便是張煥的官轎了,數百名親兵手執巨盾,將官轎團團圍住,遮擋得密不透風,就彷彿一座巨大的盾山在緩緩移動。
元載的教訓不遠,沒有人敢絲毫大意,眾百姓見不到京中大官的真身,紛紛鴰噪起來,就在街角的一棵大樹之後,一名男子冷冷地注視張煥的親兵隊,半晌,他看不到任何機會,一閃身便消失在人群之中。
巴陵縣是個大縣,有百姓八千餘戶,但和北方寬敞方整的城市佈局想比,這裡便顯得零亂了很多,街道狹小,房屋密集,尤其是幾個月前襄陽之亂中逃來大量的難民,有的到現在還沒有回去,就更給原本已經擁擠不堪地縣城又增添了幾分雜亂和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