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靜悄悄的,彷彿暴風雨後的風雲消散,過了一會兒,崔慶功站了起來,轉身向外走去。
“你站住!”崔小芙叫住了他,“你要到哪裡去?”
“我回汝陽。”崔慶功冷冷說道:“既然你無法替我圓棗陽之事,那我回去殺一批人,讓你有個交代。”
“你回去也可以,但我要警告你,不許你打漕運地主意,此事事關重大,你一定要以大局為重。”
“以大局為重。”崔慶功低哼了一聲,快步去了。
崔小芙見他去了,她渾身癱軟無力地倒了下來。她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累過。
退了朝,崔寓便匆匆地上了馬車。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宣陽坊,今天是大哥崔圓回山東的日子,他要趕在大哥離去前和他見上一面。
院子裡已經堆滿了行李,長孫崔曜正指揮下人們裝上馬車,他見崔寓進來。連忙上前施禮,“孫兒崔曜給二爺爺見禮。”
望著這個聰明知禮的孫子,崔寓忽然想起了今天朝堂上的小皇帝李邈。他們倆倒是有點相似之處,他心中一動,便向他招招手,“你過來,二爺爺有話問你。”
崔寓找個行李箱坐下,笑著問崔曜道:“你見過當今皇上嗎?”
崔曜點了點頭,“我曾和他一起讀過書。他小我一歲。”
“我不是說這個。”崔寓有點不知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意思,“我是說,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從你的感覺來評價他。”
“我的感覺?”崔曜沉思了一下,便道:“我覺得他很聰明,考慮問題也很有條理,但他有一個弱點,或許一般人也不算弱點,但作為他皇上的身份,我覺得很有問題。”
“什麼弱點?”崔寓興趣大增。
“他有點感情用事。尤其在對自己不利地時候,他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何以見得呢?你可以舉一個例子。”
“嗯。”崔曜微微嘆了口氣道:“去年夏天,夫子出一題考我們,是默寫莊子地《秋水篇》,他比我晚了片刻,也默錯了幾個字,夫子誇獎我幾句。他便勃然大怒。將我默的書撕得粉碎,扔在我臉上。此後,我就再也沒有進過宮。”
“原來如此!”崔寓笑了笑道:“這件事你爺爺知道嗎?”
崔曜搖了搖頭,“沒有,我沒有告訴祖父,怕影響他的心情,只給姑姑說過。”
“你很懂事。”崔寓站起來愛憐地摸了摸孫子的頭,“爺爺在嗎?”
“在!祖父在書房,我帶二爺爺去。”
“不用了,我自己去,你去忙吧!”
崔寓望著長孫沉穩的小身影,他輕輕點了點頭,崔家地希望,恐怕就在此子地身上了。
崔寓穿過一個長廊來到大哥的書房前,一名侍衛進去替他稟報了,片刻出來道:“老爺請相國進去。”
崔寓走進書房,卻見侄子崔賢也在,崔賢見他進來,連忙站起向他施一禮,隨即對崔圓道:“父親,孩兒有點不放心曜兒,我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