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文直接用神識檢視內院涼亭,的確有了發現。
在涼亭中的石桌正下方,有一個暗洞。
裡面有二個油紙包裹的條狀物件,手腕粗細,大約有四十公分長。
他圍著石桌看了看,圓形底座直徑大概有三十公分,雙手抓住桌沿,輕輕一推,重約五十公斤的石桌就被移開了。
底座下的石板和周邊的大小顏色沒有區別,即使有人推翻了石桌,也不會發現異常。
他找了一截鐵絲,弄成勾狀,從石磚的縫隙探進去,然後一擰一提,石板被提了起來。
揭開石板,將暗洞裡二卷物件拿了出來,又快速的把石磚蓋回,石桌復位。
拿著二卷物件來到外院涼亭,他的心跳到很快,根據物件的尺寸和重量,猜測是字畫,是誰的畫作吶?那種強烈的探究心情,此時甚至比之前得到黃金首飾還要興奮。
開啟其中一幅,泥金紙質,微黃,一株古松盤根于山石之中,數根紫藤盤繞其上,紫白色的藤花爭相開放,兩隻鷙鳥形態各異,一隻落於山石上尋蟲覓谷,另一隻立於藤枝上開口鳴叫,形象逼真,意趣盎然。
整幅畫作寓意分明,古松意指歲月久遠,紫藤代表生機勃勃,鷙鳥體現幽靜祥和。書畫名,小楷字型【松藤雙鷙圖】,光緒丙戊四月任顧。
關於這位晚清著名的書畫巨匠,楊修文看過他的資料,他的每幅花鳥都有明顯的時代寓意,作為晚清時期靠粥畫為生的畫家,雅俗共賞成就了他畫壇不朽地位。
而且就目前來看,他的作品存世甚少,堪稱孤品。
小心翼翼的捲起,納入戒指,開啟了另外一幅,是晚清嶺南畫派代表二蘇之一的蘇柳鵬的畫作【西山報捷圖】。
他是廣省人,世人稱其與蘇任山為嶺南畫壇二蘇,少年時酷愛繪畫,拜寶積寺名僧為師學習作畫,後來在廣省買畫為生。
他的畫作很多,最具代表作的就是【西山報捷圖】,被世人稱為巔峰之作。
畫意來自南北朝時的【肥水之戰】,東晉丞相佈局戰事完成後,胸有成竹,在西山與友對弈,靜等佳音。
畫面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幽雅寧靜,蔥鬱蒼松古柏,山麓中有一小院,遠處一道小溪緩緩流淌山間,水聲潺潺。
院中有兩人盤坐對弈,友人藏身松枝後,僅露側面。
丞相表情專注,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