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導演年齡小,副導演、編劇她們的年齡都很小。
現場的眾人都驚了。
但是主持人無比肯定地介紹這幾位就是主創團隊,而且既然能夠進入柏林電影節,那肯定是獲得了主辦方的肯定的。
主持人開始了簡短的採訪,問了幾個主要的問題,比如拍攝這部短片的初衷是什麼,比如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導演的等等。
小白之前已經講過話了,於是把這次機會讓給了其他小夥伴,但是榴榴她們都謙讓了,最終麥克風落到了喜娃娃的手裡。
喜娃娃:→→
大家都看著她,不是對她寄予厚望,指望她說點什麼敞亮的話,而是擔心她會不會亂說。
關鍵是這個喜娃娃自己會說英語,她可以亂講的,張嘆這道防火牆發揮不到作用。
小白不放心,叮囑她不要亂說,想好了再說。
“hiahiahia,好~”
喜娃娃爽快地答應了,然後就開始了飆英語,有點塑膠英語的感覺,但是說的挺溜的,全被她說對了。
她把拍攝《另一隻鞋子》的故事簡單地講述了一遍,重點突出了孩子是小小白丟的,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小小白身上的。
至於小白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導演,喜娃娃很誠實,說她壓根沒有學過導演,她就是要拍片了才學了幾招,巴拉巴拉的。
麥克風被小白收走了,埋怨她信口開河,瞎說什麼大實話。
好在這只是非常簡短的採訪,若是來一場正經採訪,小白就要露餡了,什麼都要被喜娃娃透露出去。
電影院裡的眾人都沒有離開,繼續留在了影院裡,對《另一隻鞋子》十分感興趣。
這部短片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大家都想要看看一個8歲小孩子導演的短片是什麼樣的,她們家裡的孩子和華夏的天才們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短片只有幾分鐘,沒多久就結束了,留下了一個韻味長久的故事結尾。
張嘆有一種錯覺,好像掌聲比《我們的夏天》更加熱烈,也更加長久。
甚至散場後,還有不少老外特地找到小白她們,向她們脫帽致敬。
小白她們都沒有戴帽子,為了表示禮貌,她們也會摸一摸自己的腦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