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嘆笑著說:“我看看是讓小白演,還是榴榴,還沒定,但就這兩天。”
張堎嚴笑了笑,說兩個都好,便和陳飛雅走了。
陳飛雅在劇中也有角色,她將飾演詹二的精英女律師,一位強勢、精緻的律師,工作上出色能幹,但是生活中卻是個失敗者,丈夫出軌,兒子和她冷漠生疏,她瀕臨生活崩潰的邊緣。
張嘆在籌備一部新電影的傳言很快就流了出去,許多人打電話來詢問,有導演,有電影公司老闆,有投資人,還有編劇、演員等等。
關於投資方方面,張嘆首先找的是庫訊影片,經過一番商談,對方很樂意投資拍攝,老闆當場就拍了板,畢竟這部電影投資不高,才小几千萬而已,對比張嘆之前的《我不是藥神》,投資太多啦。
這部劇最大的開支,就是演員的薪酬,服化道什麼的,都是小筆支出。
這部劇在其他方面全部弱化,著重突出人物,所以演員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且,張嘆這次提出,他個人要在其中投資參股,而且股比不低。
庫訊的老闆庫城聞言,並沒有太詫異,也沒有反對。
張嘆有號召力,有保障力,他參與進來完全說的過去。
經過商量,兩人最終決定各出資一半。
庫訊影片一開始試探性地詢問主演是否確定了,他們可以推薦。
庫訊影片自己就有簽約藝人。
不過張嘆告訴他們,三位主演都已經確定了,其他的角色可以。
“導演呢?你有人選嗎?”庫城問道。
導演是這部電影的關鍵,每個導演的風格都不一樣,找到一位適合的導演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張嘆早就琢磨過這件事,他合作過的導演中,沒有特別適合的,但是放眼娛樂圈,這種風格的導演不難找。
“我覺得汪偉很適合,第一選擇是他。”
庫城也娛樂圈的一份子,對那些知名導演多少都知道,比如汪偉。
他相信張嘆的眼光,沒有提出異議。
張嘆此前不認識汪偉,他先是找到了張念成,《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從他那裡拿到了汪偉的電話。
張嘆是在一家茶室找到他的,這家茶室位於浦江的一處由老工業園改造成的娛樂商業綜合體。
當張嘆趕到那裡下車時,有個姑娘往他懷裡塞了一張傳單。
“帥哥去看舞臺劇吧,就在這裡的劇院裡,馬上要開演了,是導演……”
姑娘說著,忽然停頓住,看著張嘆的臉,羞紅地匆匆走了。
張嘆拿起傳單掃了一眼,只見幾個大字“舞臺劇《家有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