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亂七八糟的寫著裁剪、吃食的字樣,在吃食後面寫了一大堆,什麼麻辣燙、烤串、燒餅、點心、包子、盒飯等等,還有飯店,小吃,大排檔等等字樣。
可裁剪後面只有孤零零幾個頭髮,髮卡,絲巾飾品的字樣。
林小曼收拾完進裡屋,他就指著那張紙問,“你這寫的什麼?這些我明白,可這麻辣燙是什麼吃食,我怎麼看不大懂。”
“麻辣燙是一種吃的,我正想抽空和你商量商量這事呢。”
高建軍一猜就知道了她的意思,“你不是學了做衣服,想以後做衣服嗎?”如果要做吃的去賣,本錢一來沒有,二來這做衣服不是白學了?
“做衣服這是肯定要做的。但現在指著這個可掙不了大錢。我是想著,幹個小吃之類的,經營個二三年積累些資本。等過十年八年的,人民生活條件好了,也有了資本,就直接幹服裝廠。”
現在一天能做幾件衣服啊,一件手續費十五塊錢,她得攢多久才能攢個房子或是資金出來。
與其那樣,不如專心做她的頭花,倒比這個來得省事掙得多。
高建軍不太贊成,“那樣太累了。而且,做什麼最好專心,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可能精,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林小曼也明白這個道理,可她還是很堅持。“趁著現在這幾年辛苦一些,等過兩年就有了資本可以做想做的事業,反正我現在還年輕。
高建軍有些啞然,是啊,小曼今年才十八歲,正是最好的年華,就是浪費幾年也沒什麼。
“可那樣,太累了。”他是心疼妻子,“而且我廠裡的效益越來越好,我能養得起你。你根本不用那麼辛苦。”
這就是觀念的問題了。
“建軍哥,我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事業,我不想當家庭婦女,在你和朋友說起工作事業的時候,我只知道家務孩子。”
她這麼認真,高建軍有些好笑,“我沒說讓你當家庭婦女,可我覺得,你還是開個縫紉鋪子的好,不太累還有自己的事業。
“我說過會開的,不過不是現在。”現在還是太早了,最起碼也要過些年,人們生活好了,才會把目光從吃上轉到穿上。
“當然,現在我也不會放棄這個,目前來說,做髮卡比較適合我,本錢小,利潤卻高。這個和別的不衝突,而且我就是做吃的,也不準備開飯店,我打算的是那種小本的買賣。”想了想補上了一句,“只做晚上幾個小時。”
她心裡更傾向於大排檔似的那種小吃店,讓附近工作了一天的工人們有個喝酒聊天的地方。
地方簡陋點沒關係,夏天還可以在外面擺幾張桌子,又涼快又愜意。
高建軍看著侃侃而談的她有些頭疼,誰說小曼清高的,這處處想著掙錢的人,掙大錢的人,真的是當初村民和父母口中那個人嗎?
“小曼,這事咱們再商量好吧,現在先休息,不管幹什麼,都得好好琢磨,不能上來就幹,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