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秦時:劍問明月> 第529章咸陽宮的心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9章咸陽宮的心機 (1 / 2)

馮去疾身後的馮家在秦國並不算什麼特殊的存在,但與華縣楊家一樣,馮家在秦國也是累世高官,每一代又有著身居兩千石高位的人,算是真正的老秦人,在秦國還有不少像馮家這樣的家族,雖然未必將官當的多大,但在官場中層的影響力卻非同小可,而馮去疾如今能夠成為秦國御史大夫,就是馮家這麼多年來厚積薄發的結果。

要知道御史大夫現在在秦國的權力格局中固然還沒有達到在未來的帝國權力序列中那般重要,位列文臣第三,但在最近幾年中,隨著秦國國界的擴張,其重要性逐漸增加,隱隱已經超過了九卿。

馮去疾此時說出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著大部分老秦人的看法。

聽著馮去疾的陳述,秦王政也能想到馮去疾為什麼這麼說。

只不過馮去疾在表明態度的同時,也在想著自己是否要繼續說下去,現在他還不想得罪楊明這樣的出將入相的存在。

“繼續。”馮去疾想的雖好,但秦王政卻不願意就這麼輕易地放過馮去疾。

秦王政知道楊明為什麼將這麼多的施政紀要送來咸陽宮,而馮去疾這些人的態度也能讓秦王政看到很多東西。

秦王政都發話了,馮去疾自然不敢再保守下去,他固然不想得罪楊明,但卻更不敢觸怒秦王政,於是馮去疾只能說道:“不說別的,僅僅只是這科舉制一項,就不切實際,秦國向來以法治國,以吏為師,以軍評功,若是以科舉制取官,那讓秦人怎麼看,讓那些修習法學,讓那些在軍中拼殺以換取功名的見識怎麼看?”

聽到馮去疾的話,秦王政露出了思索的神色,馮去疾確實是直擊要害,官吏的位置是有限的,楊明那種以科舉制為手段,將諸子百家的精英招納入官僚體系的做法,在秦王政看來並不可取,那已經直接動搖了秦國的立國國策,尤其是那些人未必就真的認可秦國……

見秦王政絲毫沒有打斷的意思,馮去疾只能繼續說下去,將其中各種的問題挑選了出來,一時間整個大殿都只剩下了馮去疾一人的聲音。

“不過左丞相的施政九章中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左丞相對稅賦體系的構建以及執行方面就很厲害,條例清晰,運轉高效,這一點也遠勝現在秦國現行的賦稅體系,還有這刑部的巡察司,與御史的職能多有重合,但卻比御史更加有效,這一點御史府也是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調整的。”

在此時的大殿中,馮去疾成了真正的主角,直到半個時辰後,馮去疾才將自己的話給說完了。

對此秦王政並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又看向了李斯,李斯是最懂他心思的人,也向來是站在他立場上的人,在稱心方面,李斯足以與趙高並肩。

見秦王政看向自己,李斯只能硬著頭皮道:“大王,正如御史大夫所說,左丞相的施政九章只能在燕地推行,若想推及全國卻是萬萬不行的。”

李斯知曉秦王政的心思,秦王政是要建立全國只有一個聲音的國家,但楊明所推行的策略,雖然也做到了集權於這朝廷,但卻並非是集權於一人,秦王政能願意?

秦王政想的是以秦國的方式改造整個天下,又豈會願意用楊明的方式去改變秦國,秦王政要做的是去改變六國,將其變成現在的秦國,可不是讓自己被改變的,其中看似差別不大,是實則卻是大了去了。

尤其是秦王政也不可能以科舉制動搖秦國的現行的官僚體系,他還要靠這些人去統治天下的,讓諸子百家的人來,他可不會放心。

只不過在李斯看來,科舉制卻是一件好東西,固然在短時間內會帶來許多麻煩,但從長遠來說卻是有利於天下的,不說別的,哪怕是最淡泊名利的道家與根本看不上名利的墨家,其內部也有不少想要當官的人,而科舉制就為這些人開了一道口子。

更重要的是,現在諸子百家之人因為諸國的存在,哪怕在秦國找不到出路,卻可以在別的國家找到出路,但是,很快這個天下就只有秦國了,如果秦國不用諸子百家之中,諸子百家的人就失去了上升的通道,這些人被壓制的民間,對秦國就真的是好事嗎?

況且,李斯本就是出身儒家,雖然以法家之學在秦國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但想到自己早年的艱辛,想到自己當年與韓非這些出身王族之人的差距,李斯又怎會不想看到科舉制的出現。

可惜,現在的李斯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苦苦求職的青年了,現在的他已經是秦國的官僚,所考慮的事情只能是秦王政的所思所想。

所以在李斯這裡,秦王政聽到了自己想要聽到的東西。

“廷尉如何看?”在李斯說完自己的看法之後,秦王政又問向了韓非。

“大王,臣並無高見,要說的話,也只能用馮御史大夫的那句話,不切實際。”韓非直言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