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立為帝,孰道尚之?
意為承受天命登位稱帝,什麼道才能受人敬仰?此為皇道之問。
三皇五帝出自上古時代,在那個時代,人類還十分弱小,與萬物生靈爭命,在那個時代,有三皇五帝帶領人族與天地爭命,使弱小的人族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在這個過程中,也成就了人族的皇道與帝路,此為登立為帝,孰道尚之的答案,後有大禹之子夏啟,以武力強奪帝位,從此以後,三皇五帝的道路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夏商周近兩千年的歷史,所書寫者不過是人族內部對地位的爭奪,所追去者也不過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直到秦王政一統天下,三皇五帝徹底變成了皇帝,皇帝再也不是帶領人族與天地爭命,自強不息的首領,有的只是將天下視之為私產,將同族視之為奴僕的皇帝。
皇道不再是人族信仰的凝結,只是獨夫之道。
“這就是真正的皇道之劍?”楊明以三分歸元氣迎戰最後的一具石像巨人,楊明的力量明顯更大但在石像巨人堂皇大氣的劍勢之下,竟然有著一種難以為繼的感覺。
自出道以來,可稱防禦無敵的三分歸元氣此刻遇到了真正的對手,厚達三丈的護體罡氣被激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一層又一層的力量被激散開來,將幻境世界衝擊得千瘡百孔。
“什麼是皇道?什麼又是帝路?”楊明將三分歸元氣催發到極限,在他的視線中,石像巨人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冰冷的死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跨越升空,精神不朽的人。
“我明白了。”突然間,楊明明白了,這蜀山之民是當年夏王朝的後裔,這第八座石像巨人正是最後一位人皇大禹之像,這是蜀山之民的精神圖騰。
想到這裡,楊明散開了三分歸元氣,以身體迎向這最後一劍,不再做任何防禦,劍氣加身只在一瞬之間。
果然,方才隱約間能夠壓制三分歸元氣的劍勢毫無障礙的刺進了楊明的身體之中,但楊明卻並沒有感覺到絲毫的疼痛。
劍勢臨身之間,只覺得一股莫名的力量擴散開來,他不霸道,也不溫柔,無火焰的炙熱,也沒有霜雪的寒冷,他沒有大日的堂皇而群邪辟易,也無黑暗的神秘而恐怖。
它有著的只有一縷縷讓人昇華的溫暖,有著自己的不屈,有著自己的倔強,那種人族自遠古時期而來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人族自天地之間一路披荊斬棘的煌煌征程。
楊明從七座石像巨人之中領悟出的劍勢在這最後一道劍勢的催動之下,連線楊明之前已經參悟的天問五劍,正在緩緩發生著變化,它在重組,亦在演化。
天問十三劍?九劍足以。
恍惚間,楊明有著一種明悟,天問十三劍最終將被簡化成天問九劍,亦是天劍九問。
在這最後一道劍勢的統籌之下,楊明所修習的武功,從風神腿、排雲掌、天霜拳到三分歸元氣,再到三分神指,從天子望氣術、陰陽家八部咒印,再到龍神功,乃至白虎七殺勢,盡數運轉起來,曾經因為功法的不相容而隱約間有著的不協調之感,此時竟然正在慢慢消失。
這最後一劍,亦是統籌諸道之劍。
而且,發生變化最大的竟然是白虎七殺勢,在七式劍勢的催動之間,白虎七殺勢之中的不足竟然在不斷改進,這套兵家絕學此時似乎要蛻變成它原始的樣子。
楊明曾經以為已經達到極限的氣血之力竟然再次突破,在自己的極限之上實現了質的突破,那突然只是一絲,但卻讓楊明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這片世界果然有著更多的玄奇,要比想象中的會更加精彩。楊明看著正在瓦解的幻境世界,變化正在身體中孕育,在時間的流逝中最終將迎來真正的蛻變,那會是怎樣的一副場景?可能再現那久遠的神魔神代嗎?
楊明的思索間,幻境世界轟然間破碎,蜀山之巔依舊,但一切已經發生了變化。
蜀山七大長老看著毫髮無損的楊明,動手的倔強與恐懼下的怯懦在糾纏,面對來勢洶洶的楊明,他們到底該如何做?
是捨命抵抗,還是引頸受戮?
“蜀山願降。”在楊明的視線之下,蜀山大長老已經失去了最後的底氣,當楊明邁出那一步時,他已經知道,無論是自己還是蜀山,已經沒有抵抗的力量了,只有投降才能換取一線生機,但若是連投降的餘地都沒有,那他們也只能捨命一搏了,不求活下去,只求不汙了蜀山之名。
秦王政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楊明率領三千鐵甲軍兵臨蜀山之下,隨即獨自登臨蜀山,不過半日,蜀山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