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與雪女之間半真半假的玩笑只是生活中的一點小調劑而已,在燕國,楊明還有著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秦王政能夠將處置燕地的權力徹底放到楊明的手中,不管秦王政的心思到底是什麼,終歸是對楊明的一種信任,而與之相對應的人,則是楊明必須將燕地的事情處理好,其中的策略問題甚至可以影響到秦國未來統治六國之地的國策。
楊明並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有錯,但楊明知道,如果一切都不曾改變的話,屬於秦國以及秦王政的道路必然是錯誤的,祖龍死而地分的結局依舊不可避免。
在那場持續了八年的戰爭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簡直不可想象,因為那是一場毫無底線的戰爭,八年戰爭下來,新建的帝國是那麼的虛弱,以至於連皇帝都找不過幾匹相同顏色的戰馬用以拉扯,由此可見那場戰爭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七國混戰兩百多年也不見將這個天下摧殘到那般境地。
那場持續八年的戰爭,若是能夠不出現還是不出現的好。
只是,治理燕國的第一步又該從哪一步開始呢?當然是從丈量土地開始,在這個世界,土地才是根本。
想要丈量燕國上下的土地,無疑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好在對此楊明早就做好的準備,為此已經準備了十年,軍地兩用的人才,楊明已經培養出許多了,其身邊的羽林衛大多數都可以用到這個方面。
秦王政十六年九月末,自薊城而始,數千羽林衛計程車卒有了自己新的身份,將燕國劃分成為十個區域,開始繪製圖冊,清查人口,進而掌握燕國真實的資料,然後再去展開下一步的計劃,一切都要從一點一滴開始。
隨著秦軍開始在燕地方範圍內清查土地,整個燕地上下已經是躁動不安,清查土地、普查人口這樣的事情,是歷代燕國都想要做的,但卻無人能夠完成,作為最因循守舊的國度,燕國內部各種關係錯綜複雜,可謂是極為臃腫的國度,地方勢力之間相互錯結,使得原來的燕國朝廷所掌握的力量是最小的。
這也算燕國為什麼國土不小,人口也不算太少,卻被稱之為最弱之國的原因所在。
而楊明要做的,就是徹底掌控這份力量,進而再利用這份力量去做其它的事情。
歷代燕王做不成的事情,楊明卻偏要去做,因為他不是燕王,他沒有燕王的顧忌,至於動盪,能夠在第一時間爆發的動盪,那就不是動盪。
因為此時的秦國正處於巔峰,即使爆發出動盪,楊明以及其麾下的秦軍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撲滅,相反,若是這些隱患被隱藏下去,等到秦國虛弱之時,比如遵從原有的歷史軌跡程序中,在秦國內部出現問題的時候再爆發,那時候才是真正致命的。
果然,隨著全燕地範圍內的普查,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造反的,有派遣刺客對普查的秦國官吏進行刺殺的,但當一支支秦軍以雷霆之勢蕩平其反抗,誅殺其人,沒收其家產,將其族眾發配遼東之後,在初時的動盪之後,則是更多人的恐懼與沉默。
秦王政十六年十月末,即將進入秦王政十七年之時,在誅滅十七大族,流放三十二族後,針對燕地的清查工作正式完成。
薊城,左丞相府。
在楊明的面前是堆積如山的圖冊,這些就是燕國全部的土地與人口,包括那些隱戶與奴婢。
在楊明的面前,數十人在忙碌中不斷匯總著各類資訊,最終給出了楊明一個完整的資料。
燕國果然並不弱,最起碼在完整的資料中,燕國的底細並不薄弱,各類耕地達到數千萬畝,人口也有近四百萬,而這還只是燕山以南的燕地,若是再加上遼東,這個資料還會變得更加漂亮。
不過,土地人口能夠以暴力的方式快速完成清查,但更深一步的調查就需要用另外一種方式。
在傳承貴族遍地走的燕國,土地只是他們的一種資產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存在。
在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出現豪強那樣的存在,但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此世雖沒有豪強,卻有權貴,而權貴更是豪強的加強版,如何對付這些‘加強版的豪強’,楊明雖然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但卻有著經驗可循。
在歷史中諸多朝代之中,曾經有過一個朝代,在打擊豪強方面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可謂層出不窮,而巧合的是,若是從歷史的角度看,那個朝代距離此時的時空還不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