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五年年初,在例行的假期還未結束之時,楊明就被咸陽宮的內侍喚進了咸陽宮中,與楊明一般,早早就結束了假期的還有著王翦。
當楊明與王翦在咸陽宮的大殿之前聚首之時,第一時間就明白,恐怕是趙國那邊出現了什麼情況,若非如此,秦王政不會在這個時候就將兩人同時召進咸陽宮來。
只是現在的趙國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楊明與王翦兩人顧不上客套就急匆匆的進了大殿,轉過幾道廷柱後,秦王政身影出現在兩人的視線中。
“臣楊明拜見大王。“
“臣王翦拜見大王。”
楊明與王翦兩人躬身向秦王政行禮。
“今日將兩位從府中喚來,是因為趙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此時的秦王政雙目凝重,對於趙國的變故顯然還拿不定的主意。
“趙王偃崩了,如今即位的是趙王偃與現任趙後的兒子趙遷。”秦王政道。
“老王已崩,新主剛立,如此主少國疑的時刻,也許正是秦國的機會。”聽到秦王政透漏出的資訊,王翦回答道。
王位交接之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是危險,尤其是趙國這種前太子剛被廢沒幾年的情況下,趙國內部的權利鬥爭已經不可避免,而趙國的內鬥對於秦國來說就是絕佳的機會。
“護軍都尉怎麼看?”秦王政對王翦的回答並未發表意見,而是看向了楊明,楊明之前是想利用天時之力進攻趙國,但眼下,趙國內亂自生,對於秦國來說又何嘗不是機會。
對於韓國,秦王政可以不在意是否讓韓國多存在幾年,但趙國卻不一樣,趙國作為秦國自打殘楚國之後的數十年來最強大的敵人,對於滅亡趙國,對於歷代的秦國來說都算是一種執念了,對於眼下可謂是良機的機會,秦王政又怎麼可能放過。
“大王,此時可以攻趙。”在秦王政的視線中,楊明回答道。
“護軍都尉不覺得明年和後年才是滅趙的好時機了嗎?”秦王政問道,此時他見楊明如此配合自己,倒是有了另外一種情緒,非要問問楊明原因來了。
“大王說的是滅趙,我說的是攻趙,這其中還是有點區別的。”面對秦王政似有調侃之意的問題,楊明卻是不慌不忙的說道。
攻趙和滅趙可是兩件事情,當今天下,除了韓國與魏國可以一戰而滅之外,像趙國、楚國這樣的大國怎麼可能一戰而滅,哪怕是滅亡燕國,也很難一戰而滅,原因無他,幾國對於這個時代軍隊的作戰能力來說還是太大了。
燕國的燕山南北,楚國的江河湖泊,趙國的腹地和代地的,這樣的地形使得秦國相對一戰滅亡這幾個國家,是很難做到的,最後的辦法就是一步一步走。
“攻趙不同於滅趙?護軍都尉認為該從何處進攻趙國?”秦王政只是略微一想,就想到了楊明話語間的另外一層意思,對於楊明所說的攻趙,自然也就有了興趣。
如今趙國的外延疆土盡數被秦國攻佔,剩下的地方,都有著趙國依據山川地形建立了嚴密的防守體系,除非是發動真正的滅國大戰,正面強攻趙國那佔盡地利的防禦體現,否則,現在的秦國還真找不出適合對趙國下手的地方。
現在的趙國可以說是一隻蜷縮起來的刺蝟,雖然體積縮減了不少,但防禦力卻是達到了巔峰。
“可自太原而出,一路攻狼孟,進代地,攻取趙國北境之地,一路攻番吾,阻趙國援軍。”楊明沉吟道,在他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當年走過的恆山,胡姬的老家就在那裡。
“理由。”秦王政道。
“趙國內部此時的鬥爭,此時主要有著兩條脈絡,一是圍繞在舊太子與趙王后兩派人的爭鬥,二是代地北境與趙國腹地之間的爭鬥,近些年來,李牧統領趙國邊騎雖然可謂是戰無不勝,但在趙國內部,他的敵人依舊很多,若是此時進攻代地,則可以激化這種矛盾。”楊明解釋道。
“而且若能拿下代地,則可以重現當年趙國攻滅中山國之事,取南北夾擊之勢,一戰而滅趙國。”楊明又補充道。
“所以,代地可以拿下?”秦王政問道,戰爭的過程是什麼,秦王政此時並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結果,而且,代地的戰略位置的確很重要,足以影響到趙國的國運。
秦國若是能夠拿下趙國邊騎的故鄉代地,則可以大幅度削弱趙國邊騎的力量,對於秦國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而且正如楊明所說,當年趙國幾代人都想著攻滅中山國,但一直難以成功,直到趙武靈王時盡收代地,自趙都和代地兩面齊出,才得以順利滅亡中山國,使趙國一舉成為天下強國,代地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可以拿下。”楊明肯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