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記得,南陽郡一共有十一縣十七邑?”咸陽宮中,秦王政放下手中的書信,冠冕下的眼睛看向了楊明。
“好像是,臣不太清楚。“楊明回答道。
“護軍都尉這是失職了,這些東西你應該知曉的才是。”秦王政難得地對楊明開起玩笑道。
“是臣的不是。”楊明老老實實認錯道,但改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韓國如今有一半的人口城池都在南陽一地,可以說,是因為南陽的存在,才不至於讓韓國成為曾經的衛國,如今南陽郡發生這樣的人為天災,護軍都尉覺得我們秦國該做些什麼?”秦王政問道。
韓國太小了,想要解決南陽郡這場災情,依照韓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若是能夠做些什麼的話,未必不能將南陽郡劃入秦國的輿圖之內。
只是,韓國的南陽郡一地有著十一縣十七邑,在這個時代,只有擁有戶口超過萬數的城池才能稱之為縣,否則只能稱之為城邑的情況下,擁有是十一縣十七邑的南陽郡,戶籍即使沒有二十萬戶也差不多,人口足有百萬之眾,也正是因為如此,鎮守南陽郡的雪衣堡的兩代雪衣侯才敢聲稱擁兵十萬。
秦國若是趁著此次災情進攻韓國,很容易就將南陽郡攻下,但攻下之後,秦國在取代了韓國對南陽郡的統治後,同樣也要履行韓國朝廷對南陽郡的責任,保境安民之下,秦國需要投入海量的資源用以南陽郡的救災之事,而這些資源完全可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更重要的是,對於秦王政十一年的這場災情,秦國還有著更好的選擇,秦國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一場大災之後的南陽郡只會更加的虛弱,到了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動手,秦國拿下南陽郡將會更容易,至於代價嗎?可能是南陽郡要死上幾十萬的災民而已,但那些都是韓國人,對於秦國人來說那重要嗎?
一時間,在秦王政的心中,不免多出了遲疑。
“秦國可以趁此機會出兵拿下南陽郡,甚至不用太多的兵馬,只需要兩三萬人就能拿下南陽郡。”面對秦王政的問題,楊明並無多做思考,直接回答道。
秦國若能拿下南陽郡,無論是對秦國還是南陽郡的百姓,都是一件好事,韓國無力救災,但秦國卻有足夠的實力,與其讓南陽郡在韓國的手中爛下去,還不如讓它歸入秦國的統治。
至於所要消耗的資源,那些東西本不就是應該用在百姓的身上嗎?
聽到楊明不假思索的回答,秦王政卻陷入了某種遲疑之中,楊明的回答實在是太過乾脆,以至於讓他不得不懷疑楊明背後的動機。
如今王翦帶領楊端和、李信、蒙恬諸將負責對趙國南境的戰爭,若是此時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那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楊明,楊明如此‘迫切’的想要出兵韓國,難道是為了軍功嗎?
如今楊明已經是秦國的護軍都尉,爵位也是已經很高很高了,若是再有拿下韓國南陽郡的軍功,上將軍一位,哪怕秦王政有心想要將其留給王翦,卻也不得不考慮獎功罰過的問題了。
在那樣的情況下,秦王政當然有理由不將上將軍之位交到楊明手中,但身為王者,若是有功者不賞,若是不能公正公平地對待秦國的將士,怎能讓秦軍在戰場上奮勇爭先?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純粹的為了軍功,還是為了南陽郡的那些百姓?秦王政不由想到楊明過往的經歷,歷次大戰下來,死在楊明手上的人可不少。
楊明在短短的數年之間,能夠以弱冠之年就成為威震七國的名將,是用一條條的生命鑄就的,想到這裡,秦王政更願意相信楊明是為了軍功,正所謂慈不掌兵,能將敵國殺的膽寒的人,你說他是心慈手軟之人,那也沒人信啊。
本就傾向於讓南陽郡自生自滅,明年甚至是後年再對南陽郡動手的秦王政想到這裡,更加傾向於按兵不動,坐視南陽郡自生自滅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韓國實在太弱,寡人有些擔心護軍都尉你一不小心就它滅了,而且現在攻下南陽,讓秦國在此時接手南陽這個爛攤子,實在不算是一件好事,後續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值當。”秦王政道。
楊明微微一愣,隨即就反應過來,明白了秦王政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只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陽郡上下,是數十萬條性命,若是有秦國接手,必然可以挽回數十萬條性命,楊明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不是說楊明有多麼高尚,只是力所能及而已。
人,不是韭菜,可以一波一波的割,那是活生生的人,每一個都擁有著自己的記憶和感情的人。
“大王,也許此次不需要出兵就能拿下南陽。”不知道秦王政還有著其它思考的楊明開口勸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