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軍團的覆滅,讓項燕徹底放棄了與秦軍一較長短的打算,最起碼在當下他的手中只有來自壽春以及項氏一族的族兵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如此。
而楚軍雖然進攻乏力,但防守起來卻還是遊刃有餘的,楚軍在彭城與下邳之間,沿著河流立下一座座營寨,在他們對面,是不想將楚國逼得內部團結一致,因此沒有多少進攻意願的秦軍,一時間,在綿延百里的戰場上,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寧靜。
東線無戰事!
但是在西線,在楚軍與魏軍交戰的西線,卻是另外一種情況,楚軍不敢也不願與秦軍拼命,但卻敢和魏軍拼命,哪怕項燕調走了楚軍主力,但睢陽本地的楚軍對於魏軍來說依舊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這些年來,楚軍對外進攻的能力雖然因為內部各方利益不能有效的協調以至於差強人意,但在遭遇外來的攻擊時,來自外部的壓力又會讓他們爆發出超越自己的力量,這也是楊明在佔據了泗水西岸的幾座城池後不願對楚軍過分相逼的原因所在。
但魏軍卻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本就是為了睢陽而來,在楚軍主力被秦軍拖住的情況下,他們沒有理由放棄睢陽,畢竟,秦軍差不多已經將睢陽這鍋美食送到他們嘴邊了,若是這樣,他們還吃不下睢陽,那不免要淪為天下間的笑柄了,魏軍這些年來對外戰爭雖然敗多勝少,但那些敗仗多是因為對上了秦軍的原因,在針對別國的戰爭中,魏軍的戰績還是相當可觀的。
魏軍畢竟不是燕軍,可以一敗再敗,魏軍亦有著自己的自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是要一定是拿下睢陽的魏軍,一方是誓死保衛自己財產與家國的楚軍,圍繞著睢陽城,鏖戰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進行著。
好在,秦軍拖住了太多的楚軍,而在壽春那邊,又有意放棄睢陽以終結髮生在秦王政十年的這場戰爭,在時間進入九月中的時候,魏軍終於攻進了睢陽城,但就在魏軍上下志得意滿的進入睢陽城時,過早高興的魏國大將軍卻突遭厄運,竟然在混在投降的楚國貴族中的刺客一劍封喉,死於非命。
從數年前五國合縱攻秦時,當時的魏國大將軍朱亥在蕞城城下被楊明擊殺,再到濮水一戰中,當時雖無大將軍之名,但實質已經執掌魏國軍權司空魏庸,再到去年東郡一戰中又被楊明所殺的前任魏國大將軍,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中,已經有著四位魏國的軍事統帥遭受厄運,三人身死,一人被流放。
細算起來,竟然只有魏庸一個人活了下來,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魏庸當時雖然執掌軍權,但卻並未出任大將軍的原因。
魏庸看著混亂的人群,臉上浮現出唏噓之色:這大將軍的職位還真不是誰都能當的,從信陵君算起來,似乎沒有幾個人能夠善終的。
魏軍既然攻下了睢陽,在東線的秦軍也需要考慮退兵的事情,彭城攻不下,再拖下去也沒有必要,只是,在退兵之前,卻還有著一個問題要去解決:騰龍軍團那將近一萬的俘虜。
對於俘虜,秦軍有著充足的經驗,畢竟,在秦軍中有著太多的前輩告訴現在的秦軍該如何對待俘虜。
殺字一字,最為簡單,只需要麾下手中的兵刃,就可以徹底解決產生問題的人,問題自然也就被解決了,但是,對於騰龍軍團將近萬人的俘虜,楊明卻並不打算用殺去解決。
楚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失去了太多,若是終於楚王的騰龍軍團真的全軍覆沒,那楚國內部的某種平衡就會被打破,而舉國上下唯一聲的楚國,顯然是不符合秦國利益的,楊明要做的就是維持楚國內部這種鬥爭間的平衡,只有如此,才能將秦國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若是直接放還騰龍軍團的俘虜,那顯然又說不過去,這不是楊明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楊明雖然能夠說服秦王政,但卻未必能夠讓麾下計程車卒心甘情願的支援,龍騰軍團的俘虜不僅是楊明抓到的,同樣也是他麾下計程車卒抓到了,那是一件件軍功,哪怕楊明是他們的主將,但楊明若是要損害他們的軍功,他們也會將楊明當作自己的敵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楚國出錢贖回騰龍軍團落在秦軍手中的俘虜,就成了一個不是解決辦法的辦法。
鎮守下邳的項燕得到來自身為秦軍主將楊明的書信,一時間也是驚疑不定,他不知道楊明到底想要做什麼,但若能讓秦軍放還被俘的騰龍軍團士卒,對於楚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精銳,尤其是百戰精銳,不是那麼容易培養的,不是將一個個種地的農夫徵入軍隊就行的,那是一個國家調集無數的資源,經過時間的沉澱,經過戰爭的淬鍊,而培養出來的國之利器。
騰龍軍團雖然慘敗在龍騎禁軍手中,但那並不能否定騰龍軍團的實力,尤其是騰龍軍團還是楚王直接控制的軍團之一,是楚王用以壓制楚國內部大貴族的重器,但凡有機會保全騰龍軍團,從太后李嫣嫣到令尹李園,必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下騰龍軍團。
但這樣的事情卻也只能由李太后去決定,哪怕是令尹李園,在這件事情中的分量都不太夠用,至於項燕,更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