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自然不知道,自己身後的那些女子一個個因為相似的、不同的原因都要來東郡,此時的他正在緊鑼密鼓的安排著作戰事宜。
面對趙、魏聯軍,楊明的慎重只是因為戰爭本就是生死大事,關乎無數人的生死,他的慎重只是因為謹慎,並非是因為畏懼。
面對來勢洶洶的趙魏聯軍,楊明麾下的龍虎禁軍雖然處於絕對的兵力劣勢,但卻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龍虎禁軍從選拔之始,就是秦國一等一的精銳,兩年來在楊明的調教之下,雖然並未在戰場上真正楊明,但已然不弱於天下間任何一支精銳。
有著這樣的強軍在手,哪怕是面對初始兵力就有十萬之眾,後續還不知道有多少軍隊的趙魏聯軍,楊明也有著一戰之力。
況且,趙魏聯軍兵力雖眾,但在楊明看來卻也並非無懈可擊,趙、魏聯軍分南北,跨域數百里,其間有著太多可以讓楊明操作的空間。
自古以來,若是不能以弱勝強,又怎能稱之為名將?
帝丘城外的秦軍大營中,楊明看著麾下以章邯,屠睢為首的諸營將主彙集在此,等待著楊明的指令。
“對於眼下的局勢,諸位可有什麼應對的良策嗎?”楊明向眾人問道。
回應楊明的一陣沉默,稍許之後,才有屠睢開口道:“護軍,眼下我們唯有固守城池,依託城池而守,或可擋住趙、魏兩軍。”
“依城池固守?”楊明沉吟著,一時間大帳中鴉雀無聲,他們能夠感覺到來自趙、魏聯軍的壓力,眼下,他們的主將楊明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章邯,你怎麼看?”在沉默少許後,楊明問向章邯道。
章邯見楊明問到自己,略顯遲疑地說道:“末將認為固守城池不妥。”
“原因。”楊明簡練而乾脆地反問道。
“如今已經是四月末,很快就要到了夏收的時節,我軍若是固守城池,就等於將東郡百姓一年的辛苦送到了趙魏聯軍手中,此為一不妥。”章邯分析道。
“照你這麼說,還有二不妥了?”楊明不帶絲毫感情地追問道。
迎上楊明近乎漠然的視線,章邯穩了一下心神,說道:“護軍高見,東郡是我秦國的新附之地,尤其是濮水兩岸的城池,多少兩年前才被護軍攻下的城池,如此短的時間內,民心未附,我軍固守城池的話,若是將重兵集結於如帝丘這樣的大城之中,則小城難保,若是分兵據守,又有被趙魏聯軍分而破之的可能,哪怕是我軍能夠頂住趙、魏聯軍的進攻,但時間一長,若是趙、魏聯軍煽動東郡百姓造反,那……”章邯說到這裡停頓了下來,但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東郡,最大的問題就是民心未附,作為秦國新佔領的領土,在秦軍強勢之時,趙、魏、衛故民或許還不會有什麼心思,但是,一旦秦軍處於下風,那些人可就未必還會沉默下去,一旦讓這些人起勢,進一步與趙魏聯軍合作,楊明就真的要頭大了。
這也是楊明不能在即將接近夏收之時大規模徵召東郡地方百姓入軍的原因之一。
東郡本就被調走了數萬青壯,楊明若是繼續徵召,必然會嚴重影響到東郡的夏收,夏收就那麼幾天時間,卻是決定每一戶百姓接下來一年生活的幾天,在這樣的時刻,楊明不想也不願去徵召那些只為活下去的東郡百姓。
聽到章邯的分析,大帳中的氣氛更加凝重了。
“諸位,不必如此緊張。”看到一張張凝重的臉龐,楊明卻在突然間笑了。
“眼下軍情危急,不正是我們的機會嗎?”楊明環視著眾人道。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而什麼才能算是不世之功呢?所謂不世之功,當然是常人所不能搏取的功勳,而眼下的這般危局,不就是諸位的機會嗎?”楊明的視線從一張張此時已經微微動容的臉上劃過,身上的從容與自信正在不斷感染著大帳中的眾人。
“末將願隨護軍,挾這三尺劍,搏那不世之功。”屠睢第一個響應道。
隨著屠睢的響應,大帳中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旺盛的戰意。
搏取不世之功的機會可是可遇不可求,若想實現階層的跨越,必須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好了,諸位戰心雖盛,但還需落在戰場之上才行。”楊明揮手壓下眾人的聲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