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修羅剎離世的噩耗如同一聲驚雷,很快便傳遍了羅剎國的大街小巷……
一時間,從廟堂到江湖,從田間到酒肆,上至耄耋老翁,下至總角頑童,所有的人都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多少年來,對於羅剎國的百姓而言,修羅剎這三個字,不異於一種精神信仰。而如今,當這種看似牢不可破的信仰突然崩塌後,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在極度哀傷之餘,更多地呈現出恐慌無助、善驚多疑的精神狀態,儼然就成了惶惶不可終日的迷途羔羊。
隨著這種悲觀、絕望情緒的肆意蔓延,羅剎國各地相繼出現了厭世自殺的現象,整個社會已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可頗為無奈的是,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單憑元氣大傷、風雨飄搖的羅剎朝堂,顯然是無力迴天的。
好在還有胡杏兒,這位身負修羅剎臨終重託的娘娘宮第二任掌門適時地挺身而出,擔起了拯救民心的重任。
在胡杏兒的建議下,羅剎朝廷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張貼告示,捉拿梁王及其餘黨。
而胡杏兒自己則帶領一眾武士,先是查抄了梁府,而後以皇帝宇文健的名義,將梁王的財產作為撫卹金,分發給三月十五日大劫難中枉死的眾多百姓親屬。
同時,皇帝宇文健也親率文武百官,在修羅剎羽化昇天的驛館內舉行了曠日持久、聲勢浩大的祭奠活動。
期間,在修羅剎的頭七祭日,梁府一家老小、僕婦傭人三百餘口也被推上市曹,開刀問斬,算是為修羅剎和屈死的百姓們報仇雪恨了。
另外,由胡杏兒牽頭,太常寺卿等官員輔助,協調相關衙門,組織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啟了清理太廟及娘娘宮廢墟的工程,從而也拉開了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的序幕……
如此這般,一道道亡羊補牢般的政令陸續頒佈實施後,原本已死氣沉沉的羅剎國終於有了些許生機。
轉眼三個多月過去了,這一天恰逢小皇子的百日,皇帝特意把胡杏兒和悟空等人也請入宮中,參加慶賀晚宴。
宴會的規模並不算大,除了胡杏兒和悟空,其他受邀的也就是太常寺卿等幾個皇帝的寵臣。
席間,興致頗高的宇文健將胡杏兒封為新任國師,並將擇日把她的功績昭告天下。而同時,皇帝也向悟空深表謝意,並向悟空提出,希望他能永久地留在羅剎國,為朝廷效力。
悟空聽罷,佯作酒醉,未置可否。宇文健見狀,頓生不悅,可當著胡杏兒和幾位近臣的面,卻也不便發作。
宴席在尷尬的氛圍中草草收場了。心情複雜的悟空在胡杏兒的陪同下,腳步踉蹌地回到驛館,一頭倒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眠……
近段時間以來,悟空的心裡矛盾到了極點。對於是否留在羅剎國當差效力這件事,胡杏兒也曾數次提起,可每次悟空都以“考慮一下”搪塞過去了。
依悟空自由率真的個性,他本可一口回絕。而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從一同西來的秀姑和扇風的言語間,悟空分明已感受到,他們對羅剎國的貴族生活產生了強烈的嚮往。而從秋水、小啞巴和懸膽的眼神裡,悟空也看到了大家對穩定、富足生活的希冀。
作為群主,當自己的一個決定足以改變周圍眾人的人生軌跡時,向來做事果斷的悟空也變得猶豫了……
但對於自己真實而倔強的內心,悟空又是難以說服的。
每每夜深人靜,輾轉反側許久,好不容易進入夢鄉,可迎接悟空的從來就不是羅剎國的一枕黃粱,而是“囑咐他前往長安”的叔叔老金頭,亦或是“叮囑他奔向西方”的義兄刑天大士!
到底是去還是留,究竟是順從本心還是屈從理智,悟空一時舉棋不定,焦躁難安!
而如今,當金口玉言的皇帝宇文健當眾發話後,留給悟空做出抉擇的時間顯然已不多了……
這一夜格外的長,悟空翻來覆去,躺下坐起,折騰的頭昏腦脹,周身痠麻,就是沒有一絲睏意。
熬到了五更十分,當悟空已放棄睡眠的時候,上眼皮和下眼皮突然爭鬥起來。不知不覺間,悟空心中一渾,入夢而去。
在天馬行空的夢裡,悟空又一次回到了久違的花果山。
徜徉在漫山花開的曠野之間,悟空發現自己依然是一位群主。但此群主非彼群主,幻夢中的自己就是一個長尾尖耳、渾身長毛、竄蹦跳躍的猴王。
作為猴頭,當悟空帶領群猴,在山上摘野果、捉蜻蜓的一瞬間;作為猴頭,當悟空縱身躍起,一馬當先,率領眾猴跳入水簾洞的一剎那;作為猴頭,當悟空高高在上,聽任猴子猴孫們匍匐在地,高呼美猴王的一霎時;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無拘無束、暢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