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出新書,敬請捧場:
新書《絕地反擊》簡介
悠悠中華,燦爛五千年,也不知有多少熱血英豪化作一顆顆璀璨的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自己光輝的足跡!
在這些書寫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英豪中,有功成名就的、有慷慨就義的,有晚節不保的,也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不一而足。然而,成名的英豪雖然值得敬佩,但那些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卻被歷史無情湮沒的英豪則更令人肅然起敬。
冉閔,就是這樣一位在中華民族幾乎亡國滅種的時候力挽狂瀾於既倒但卻又被後世一些別有用心的史學家無情封殺的悲情英雄。
也許絕大部分書友都不認識冉閔此人,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冉閔’這兩個字的念法,當然就更談不上了解這位英雄的功績,不過這一切都不要緊,請光顧《絕地反擊》一書吧,相信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
東晉十六國,這對廣大書友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年代,但如果換一個名字,呼為‘五胡亂華’,相信廣大書友中就會有很多人知道了,而冉閔則正是在這一時期叱吒風雲的中華英豪。
五胡亂華時期,統一了三國的西晉王朝被五胡一舉擊滅,這些長著白面板、黃頭髮的異族蜂擁殺入中原,視中華民族如豬羊牛狗,任意殺戮,使得中原漢人從一千五百萬銳減至不到六百萬,而同期殺入中原的胡人竟幾乎和漢人人數相等。
在這民族危亡的時候,英雄的冉閔適時而起,他頒佈殺胡令,號稱‘內外諸夷,有敢稱兵者誅’,一舉誅殺百萬諸胡,將五胡徹底趕出了中原。
然而,僅僅是因為冉閔對敵人殺戮過重,後世那些崇尚儒家中庸之道的史學家們便視其為殺人狂魔,無視其巨大的歷史功績、將冉閔一舉封殺,致使英雄沉冤千年,不得昭雪。
請抽一點時間看看《絕地反擊》吧,不算為爵士吶喊助威,更重要的是為這位含冤千年的英魂添上一柱清香,告慰這位悲情的英雄:我們炎黃子孫並未將您遺忘!
鏈結:
/sid=50068
******
王翦、扶蘇、蒙武三人統大軍東進,旌旗蔽日,煙塵滾滾,日行百餘里,急速趕往楚國而來。不數日,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翦、扶蘇統帥出函谷關,一路由蒙武統帥出武關,一同殺向楚國!
這一日,王翦本部大軍尚未到潼關,老王翦便星夜派使者趕往咸陽,見得秦王政:請求秦王政在咸陽為其修建一個上好的花園!剛出函谷關,他又派人前去求告秦王,說他還要想個魚池,裡面多養些奇巧魚類……甚至從函谷關到楚國方城,王翦還一連派了五次使者前往咸陽求取奇珍異寶、田產美宅。
這麼樣的要法連王翦本人的幕僚都有些看不過去了,便有人勸說道:“大將軍此次滅楚以後,必然得以封侯,這賞賜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將軍這般要法,實在是太過份了一點,萬一惹得主上生氣,必然不好!”王翦卻笑道:“老夫老矣,年邁之人,慮事較多,專以利己,也是人之常情啊!”便不聽眾人之言!
暗地裡王翦卻對蒙恬、李信二人道:“大王素來多疑,今以六十萬大軍於我,是舉國相托啊!我多請田宅園池,一為子孫計,二也是讓大王安心,以為老夫志不在權,只在錢財耳!今大王派武安君任監軍也正是對老夫還存有疑忌啊,這樣的情形下老夫焉能不備加小心?!”李信、蒙毅大悟道:“大將軍高見,我等不及!”
這一幕,扶蘇都在看在眼裡,心中雖然好笑,卻也是隔岸觀火,不聞不問。便是有軍中將領對王翦此舉頗有微辭、告到扶蘇這裡者,扶蘇也只是善加撫慰,擺出了一副袖手旁觀的姿態!
對扶蘇的這一舉動,王翦也是心知肚明。一個岳丈、一個女婿,二個人心中都十分明白此中奧妙,卻誰也不互相點破,個個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就是聰明人與聰明人共事的好處,不點即透!
不多日,秦軍抵達楚國方城附近時,楚國大將項燕已經率三十萬大軍據守東岡,攔住秦軍去路!王翦聞報,考察了一下地形,將四十萬大軍屯於天中山下,繞山密密屯營十數里,深溝高壘,鹿角堅障,將營盤守得如同鐵桶相似!
兩軍對峙了數日以後,好像是在比賽誰更有耐心似的,個個都緊守營壘,避而不出。對峙三日後,還是楚軍先沉不住氣,覺得這麼對峙下去也不是什麼事,便於第四日早晨派出大軍前來搦戰!
此時,扶蘇方才剛起床不久,由於此次扶蘇並非主將,只是監軍,所以整日裡除了溜溜營盤、看看軍容以外,空閒得簡直都快生鏽了,今日也是如此,懶洋洋的在火鳳四女的服侍下一邊著衣,一邊在盤算著今日的時光如何度過,正在此時,忽然間聚將鼓聲陡地響了起來,數十面驚天大鼓震得大地都有些發顫!
扶蘇吃了一驚,忙道:“火鳳姐,你們快點,甲冑就不用了,監軍沒必要一定要著甲!快點,諸將要是都到了,我這監軍遲到了,那可就慘了,太沒面子了!”火鳳笑道:“來得及的,君上!”手上卻和青鑾她們加緊,很快將扶蘇裝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