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方擁有十五艘“行星級”戰艦,這是最大的障礙,要知道,在銀河帝國,僅有“水星號”能與對方抗衡。
絕不能讓對方的這十五艘主力艦發揮作用。否則,會給艦隊帶來巨大的傷亡。所以,儘可能不與對方硬碰硬。
雙方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三天後。鍾雲派出五艘“準行星級”戰艦,前往試探。與對方的巡邏艦隊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激鬥。
戰鬥在半個小時後結束,雙方各有勝負。百石國折損了一艘“準行星級”戰艦,五艘“超衛星級”護衛艦。其餘皆傷。
銀河帝國一艘“準行星級”毀,一艘重傷。
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這樣試探性的接觸隨後又發生了幾次,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似乎打出真火,戰事開始升級,一開始是五艘“準行星級”戰艦規模,隨後是十艘,接著變成二十艘,三十艘。
最後一次,百石國甚至派出了五艘“行星級”的主艦參戰,結果,以銀河帝國艦隊的失敗而告終,扔下了三十六艘“準行星級”戰艦,大敗而退。
而百石國也是慘勝,付出了一艘“行星級”戰艦的慘重代價。
這是雙方接觸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
隨後,銀河帝國的軍艦龜縮了起來,一改往日的作法,進行小規模的騷擾戰術。讓百石國艦隊不勝其擾。
如此,過了半年。銀河帝國的艦軍一直躲在星雲之內,似乎打定了堅守的主意。
百石國的指揮官耐心漸漸被耗盡,一日不解決掉這支武裝,他們一日無法安心地在這裡建設基地。
又過了一年,他們決定攻入星雲海中,一舉端掉對方的大本營。
這一年半來的接觸,百石國的指揮官自信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對方的實力情況。
“準行星級”戰艦雖然比自己多了不少,但沒見到“行星級”戰艦。對方即使有,也不會很多。否則的話,也不必跟他們在這裡耗這麼長時間。
還有就是補給基地已經建立了起來,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補給,可以放心打一場大仗。
再加上從擊毀或俘虜的敵方的戰艦,已經獲得了星雲海內的路線圖。昔日的天塹,已經變為通途。
他們不遠億萬裡,來到這裡,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衝著“神之遺蹟”而來。
以百石國的實力,艾爾國這種層次的屬國,有數十個。被滅也就被滅了,對於百石國的高層來說,一個屬國滅亡,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當他們聽到敵人是從“神之遺蹟”中出來的,馬上轉變了態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神之遺蹟”名氣極大,千百年來,無數的勢力組織都曾進入過探險,卻無一人從裡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