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關本王的兒媳,容許這些爭議一直這麼下去,對世子妃的聲譽不好,自然也會影響到世子!”
他態度溫和,沒有絲毫親王架子,也沒有半點壓迫人的意思。
跟鄔蔓青態度一致:我兒媳日子過得好了,才能對我兒子好,將來生了孫子,孫子自然也好。
裴家父子朝裴淑雲看了一眼,裴淑雲梗著脖子。
閻懷谷的話還沒說完呢,所以其他人不好插話,只能聽他又道:“為免傳出去,都說我康親王府人多欺負應夫人一介婦人,傷及康親王府、應家、裴家的和氣。故而,特意請應夫人的至親來評評理兒!”
開場白後,他轉頭朝應淳善看去,道:“應太師,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由你來講述,還是本王來?”
應淳善答道:“下官失禮,有勞王爺講述。畢竟下官身份夾在中間,屬實敏感,說話難免會被懷疑有失偏頗!”
應採瀾默默看著。
原來,這就是官員們的溝通啊?
不得不說,挺難的!
要拿捏好度,即便要為自家人伸張,也不能咄咄逼人,有壓迫對方的嫌疑。
今日為了一點口角傷了和氣,以後政見上萬一又起爭執,容易出事。
想想王安石變法時期,不支援變法的一派,下場可是老慘了!
也就蘇大吃貨心態好。
不管去了哪裡都能發掘美食,沒去上心,一心等待弟弟把自己撈回去。
不然,可能會客死異鄉,現代中小學生就不用背誦他那麼多詩文了!
這麼一來,應採瀾對閻佩瑜的濾鏡,又加厚了一層!
唔,她家男人在東宮,想來比這還高段呢,不然怎麼能成為太子智囊團首席呢?
她在開小差,而這邊,閻懷谷已經開始講述了。
康親王也不嫌麻煩,三言兩語、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把早晨裴氏闖入康親王府蒹葭苑找應採瀾麻煩的事開始,到後面引發的爭議,簡潔地講了一遍。
自然,把問題的矛盾核心點,說得非常明確!
“本王想要兩位裴大人解開疑惑的第一件事,便是詢問:大皇子棄婦應氏,在我家兒媳的藥鋪開業之時、找人前往鬧事這件事,是否聖裁的結果,便是應氏的過錯?”
聽完了事情的經過結果,尚未知道起因,裴淑雲的父親裴萬、與兒子裴軍,已經足夠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