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拜見了皇帝,閻弘治讓他們站起來說話。
接著,命大理寺與京兆府把案情卷宗送上來。
京兆府有兩份:
一份是王姨娘鬧事、當街自殺的案子,其中包括嫡女掉包案、替嫁謀害案。
另一份就是應彩月聚眾鬧事打砸一點春大藥房,被踩踏失了胎的案子。
而大理寺這邊,就是下晌的關於應彩月的案子。
雙方斷案,京兆府留了案底,主審交給了大理寺。
因此,要解決雙方的控告,皇帝只需要看兩個機構合併的卷宗即可。
王氏自殺的案子,只能是起推測後面一個案子的前因後果的輔助作用。
大理寺卿給皇帝陳詞,將案情經過講了個明明白白。
講完後,退到一邊等待皇帝決斷。
“閻襄,你現在,還堅持先前的說法嗎?”閻弘治先前已經聽了兩邊的說辭,心裡其實是有數的。
最近,對這個大兒子,他很是失望。
尤其是寵妾滅妻一事。
雖說,常家身為臣子,即便是閨女出嫁了在夫家受到委屈,也不敢對皇帝擺臉色。
但他們心裡,可還會有原先那樣對皇帝全心全意盡忠,就難說了!
閻襄沒想到第一個被詰問的就是自己。
他站出來,說道:“父皇,彩月只是出於孝心,想要去給她生母討個公道!”
“她從小,得到王氏愛護頗多,有這份心,也是正常的。”
“後面發生這些事,她也是不想的!”
閻弘治看向閻佩瑜,問:“佩瑜,你說呢?”
稱呼兒子,叫的名。
稱呼侄子,反而喊的字。
可見這皇帝有多偏心康親王世子!
這麼多年,歷來如此。
可以說是盛寵厚愛,閻佩瑜怎麼都想不到,下毒差點把自己害死的,竟然是這位疼他愛他的皇伯父!
他拱手作揖,道:“此事本是姐妹倆的恩怨,不如,讓世子妃來回答?”
不是他不想站出來出頭。
而是,站應採瀾的立場來伸冤,作為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