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港片宇宙之靚坤> 第30章 金像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章 金像獎 (1 / 2)

1984年8月4日。

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照舊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電影雙週刊》一手成立的電影獎項,創立與1982年,目的是同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錶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江電影的質素,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

八十年代初,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著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都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各大電影公司一心想著怎麼拍電影撈錢。直到1981年11月,在《電影雙週刊》的一次編務會議上,由主編陳柏生提議籌劃後。1982年3月9日,在香江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辦了第一屆香江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當時找來了香江電臺贊助,第一屆總共設立了五個獎項。

經過第一屆的成功舉辦,第二屆則設立了共十二個獎項,雖說剛剛成立的金像獎還沒有什麼權威性可言,但在7月30日舉辦的第二屆金像獎,由無限電視臺全面直播,受眾率將直線提升,影響力就在香港不斷擴大。並於1983年12月正式註冊為“香江電影金像獎協會”,以電視臺、電臺廣播版權費以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開支,名聲已經慢慢接近臺灣多年舉辦的金馬獎——畢竟香港電影的發展要比臺灣厲害許多倍。

如今,不少藝人都以得到一座金像獎為榮,不會再出現第一屆時,多位得獎人未來頒獎現場領獎的尷尬景象。

在後世,香港的金像獎、臺灣的金馬獎、內地的金雞獎將號稱華語片的三大獎項。

電視機前的靚坤,翻開《電影雙週刊》的雜誌,裡面果然公佈了第三屆金像獎的提名名單。

和奧斯卡金像獎一樣取名為“金像獎”,從一開始就展示了創辦者對這個活動的眼界和雄心,寄希望成為華語影壇自己的奧斯卡。

提名名單:

最佳電影——《半邊人》、《打擂臺》、《人嚇人》、《垂簾聽政》、《蜀山:新蜀山劍俠》

最佳導演——方育平《半邊人》、李翰祥《垂簾聽政》、午馬《人嚇人》、泰迪·羅賓《我愛夜來香》、黃志強《打擂臺》

最佳男主角——華弟《垂簾聽政》、王正方《半邊人》、萬梓良《男與女》、洪金寶《人嚇人》、吳耀漢《奇謀妙計五福星》

最佳女主角——葉童《表錯七日情》、林青霞《蜀山:新蜀山劍俠》、劉曉琴《垂簾聽政》、鐘楚紅《男與女》、許素瑩《半邊人》

最佳新人——鄭裕玲《花城》、許素瑩《半邊人》、華弟《垂簾聽政》、莫少聰《武林聖火令》、於嘉希《除夕·前世冤·盟》

最佳編劇——張堅庭《表錯七日情》、洪金寶、黃炳耀《人嚇人》、譚廣源、鄭思傑、郭子健《打擂臺》、施揚平、王正方《半邊人》、李翰祥、楊村彬《垂簾聽政》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邵元智、陳俊傑、敖志君、林亞杜、黃嶽泰《打擂臺》、古國華《我愛夜來香》、陳樂儀《半邊人》、湯寶生、楊林《垂簾聽政》

最佳剪接——秋木涼、吳金華《半邊人》、張耀宗《生死決》、胡大為《打擂臺》、少峰、馬仲堯、趙卓文《暗渠》、張耀宗《蜀山:新蜀山劍俠》

最佳美術指導——宋洪榮《垂簾聽政》、張世宏《打擂臺》、奚仲文《我愛夜來香》、張叔平《花城》、張叔平《蜀山:新蜀山劍俠》

最佳動作指導——元彪、林正英、陳會毅《奇謀妙計五福星》、元奎《蜀山:新蜀山劍俠》、袁振洋、袁信義《波牛》、洪金寶、元彪、林正英、陳會毅《人嚇人》、程小東《生死決》

最佳電影配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沉聖德《打擂臺》、林敏怡《半邊人》、鮑比達《我愛夜來香》、林敏怡《男與女》

最佳電影歌曲——《搭錯車》之《酒幹倘賣無》(作曲:侯德健,作詞:侯德健,主唱:蘇芮)、《我愛夜來香》之《海市蜃樓》(作曲:林子祥,作詞:鄭國江,主唱:林子祥)、《表錯七日情》之《一段情》(作曲:鍾鎮濤,作詞:盧永強,主唱:鍾鎮濤、彭建新)、《最佳拍檔大顯神通》之《跟你做個Friend》(作曲/作詞/主唱:許冠傑)、《星際鈍胎》之《白金升降機》(作曲:鮑比達,作詞:林振強,主唱:陳潔靈)

在主持人、曾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顧問、1983年受聘為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創院院長的鐘景輝的主持下,一個個獎項開始頒發下去,終於到了“最佳男主角”。

“獲獎者華弟《垂簾聽政》!”

看著電視上華弟高興地一躍而起,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一個藍色水晶方塊。

靚坤嘴角一咧,自言自語地調笑道:“小子,你還高興得太早。”

早期的金像獎並沒有固定的獎座設計,第一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簡單的金屬人型,第二屆頒獎禮的獎座是一個高舉星球的男性,第三屆頒獎禮的獎座則是一個藍色水晶方塊,從第四屆開始獎座改為一個揮著手向前飛奔的肌肉男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