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之事圓滿解決,縣學裡的學生和夫子都收到了無數感謝。
因為這次的經歷,縣學出現了一些變化。
比如,一些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竟破天荒的主動拿起了書本。
問他們原因,有人說,他們要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名造福百姓的好官,不讓治下再出現難民;
有人說,難民活得太慘了,他們得多讀點書,要不然家產被他們禍禍光了,他們也得去當難民。
別管什麼原因了,這樣的改變,教愉朱成宇是喜聞樂見的。
因為捐贈一事是由顏文修發起的,在之後的日子裡,朱成宇每次遇到他,都格外的和顏悅色。
一天,朱成宇閒逛到縣衙,逢人便要誇讚一番顏文修。
縣衙裡的人也都知道這事,便也跟著一起誇。
能在這裡當差的無一不是人精,這麼一個拍縣令大人馬屁的好機會,他們自然不會錯過。
這些話傳到顏縣令聽說,果然讓他覺得特別的有面子。
蕭師爺看了一眼笑容一直沒斷過的顏縣令,笑著搖了搖頭。
因為他有輔助顏文修,所以比別人知道的更多一些。
比如,讓學子捐贈一事是顏家大姑娘提出來的。
在他看來,這次捐贈一事,最該誇獎的該是顏家大姑娘。
要知道,在這之前,就是他也沒想出辦法來讓縣裡的富戶鄉紳掏出財物來接濟難民。
顏家那位大姑娘雖只是提了意見,沒有參與進來,可若要論功行賞,當屬第一位。
顏致高忘了稻花嗎?
當然沒有!
因為這次的事,讓他發現,長女真的如顏老太太所說的那樣聰慧剔透,在之後的相處中,對長女也多了幾分包容。
同時,顏家上下發現,有了捐贈的經歷過後,顏文修也有了一些變化,做事比以前更加穩重了,也更加自信了一些。
松鶴院。
顏老太太正在和三個兒媳婦嘮家常。
顏老太太:“這次捐贈做對了,你們看看文修,出去跑了幾天,可比以前開朗了不少,以前看著他一天到晚悶在屋子裡讀書,我都替他悶得慌。”
十幾歲的男娃,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每次看到長孫拿著書本坐在屋子裡,她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