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第三位的馬則是面無表情的坐在那裡。馬人長得本來就帥氣,穿什麼衣服都好看,只是阿斗卻注意到,馬的那眼睛時不時的回瞥向諸葛亮,其中帶包含著一絲輕微的怒意。
六人都到齊落座以後,張松率先開口問道:“陛下,您招我們來,想必定是有重要之事吧!”
“恩,太尉說的不錯,朕確實有重要的事情。”阿斗話音頓了頓,掃了眾人一眼,接著開口說道:“朕登基也有些日子了,自朕登基以來,這雍涼二州的戰事便沒有間斷,如今曹真已經領兵退入了潼關,而徹裡吉也被平定,羌人十年內難成大患,雍涼二州也算是安定下來。朕閒暇之時,常思量該如何治國,列舉先賢之舉措,朕從中獲益良多,所以朕決定改革官職!”
六人同時點了點頭,但是臉上卻沒有露出來任何吃驚的表情,畢竟這六人都是國之重臣,當世人傑,而且又身居高位多年,喜怒不形於色是很正常的。
“先,朕準備將官員分為九品。”阿斗接著開口說道。
“陛下可是要使用哪陳長文所謀之策?”龐統開口問道。
陳長文,便是陳群,而九品中正制便是陳群向曹丕提出來的,所以龐統聽到“九品”的時候,很自然的以為阿斗也準備完全效仿這九品中正制。
“太傅,我所說的這九品,乃是九品十八級。第一級的為正一品,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一方都督,皆為正一品;第二等的則稱之為從一品,州刺史,少傅等九卿便為從一品,以此類推,直至最末的從九品,那些地方小吏,皆可為從九品官員。”阿斗開口解釋道。
六人同時點了點頭,之前大漢朝官員品級主要是靠俸祿來區分的,比如平時所說的“秩多少多少石”的官員,俸祿越高,品級自然就越高。
根據阿斗的劃分,官員被分為了九品十八級,如此一來要比原來按照俸祿劃分方便的多,而且官職還是原來的那些官職,官員也是原來的那些官員,有些官職品級可能會微微的調動一下,但是不影響大局。
見到眾人沒有反對,阿斗接著說道:“第二點,便是朕準備建立六部。來輔佐政事。”
“六部?”龐統微微一想,隨後問道:“陛下所說的可是類似於我六曹尚書之類的官員?”
“呵呵,太傅大人果然是才思敏捷。”阿斗笑了笑,接著說道:“不過這六部也只是類似於六曹尚書,兩者還是有差距的。”
龐統所說的六曹尚書,是當年光武帝劉秀所設立的,六曹為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說起來這六曹尚書也是六部的前身,只是職能劃分的實用性與合理性,遠遠不及後世的六部。
“諸位聽朕給解釋一二。”阿斗微微吸了小半口氣,接著說道:“朕的這六部出自《周禮》當中的六官,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吏部,乃是管理全國文職官員、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類似於吏部曹。”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好比如今的民曹。”
“禮部,掌管典護駕朝賀以及外事,恩好比如今的客曹……”阿斗說道這裡,話音頓了頓,根據阿斗的計劃,這禮部的只能可不止這些,後世的科舉,便是禮部所管轄,科舉是為國家選拔官員的大事,所以算起來禮部的權力也是非常大的。只是如今尚沒有科舉,所以禮部的職權範圍被弱化了很多,更多像是個打雜的。
“兵部,專司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此部,我大漢六曹當中並未有相同之所。”
“刑部,主管全功刑罰政令以及稽核刑名,至於如今的大理麼,朕覺得刑部所審案件,可由大理複核,若是刑部有審理不慎的地方,大理可打回重審,以免造成錯案冤案。”
“至於工部,掌管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此乃朕準備設立的六部。”阿斗說完,開始觀察眾人的反應。
剛剛那九品,只是換一個區分方式,算起來換湯不換藥,大家還可以接受,但是如今的六部,和之前的六曹尚書的差距可就有些大了。這一系列的變革,眾人都陷入了沉思當中,大家都在權衡其中的利弊。
六人緊皺眉頭,細細思考下來,才現,阿斗所提出的六部,要比之前的六曹尚書合理的多。六部所管轄的只能,除了禮部以外,都國事當中最重要的。同時這六部的劃分,看起來雖然簡單,但是細想起來卻明細的多。
就拿吏部和兵部來說,其中有吏部曹的功能,又將二千石曹和中都官曹的政務也劃分進去。原本的吏部曹主管官員選拔、任免、而官員的管理,則是依靠二千石曹和中都官曹,這二曹司分別管理地方和中央的官員。吏部和兵部,將吏部曹、二千石曹鶴中都官曹三曹司的職能合在了一起,又分為了文、武而治。
刑罰同樣也是國家的大事,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無規矩不成方圓。以前刑名是屬於廷尉,也就是大理所管,這裡面就包含了審、判以及核查執行。可以說有關刑罰的事務,完全是大理一家的買賣。
而如今,刑部管審,而大理管複查,一部分為兩部,的確可以減少冤案和錯案的產生。
眾人慢慢思考來,都覺到這六部的劃分當中有很多的門道,細細想來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但是畢竟這是關係著國家的大事,誰也不敢往下結論,堂中一時之間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