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複雜,基本就是一蟲一藥;
環境降解速度極快,一般只能維持四五天;
生產原材料高度依賴天然植物。
海陸豐公司的資訊素驅逐藥,核心原材料有33種,包括比較常見的艾草、菊花、油茶籽餅、大豆豆粕、海芋、高毒木薯、油桐樹、橡膠樹、銀杏樹、杜仲樹、仙人掌等。
從這些植物來看,很多都是比較常見的植物,甚至是經濟作物。
其實並不是這些植物的提取物有專門的驅逐昆蟲效果,而是配方專門採用了這些植物的提取物,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成本。
在其他植物中,也存在相同或者相類似的成分,但是為什麼不採用?
原因就在於成本控制的需要。
比如有一種從沉香木葉片提取的芳香烴物質,配合其他天然提取物,加上一些輔料,可以高效驅逐紅蜘蛛,在沒有大雨的情況下,維持時間可以達到18天左右。
可是這個芳香烴物質在沉香葉的含量非常低,每噸沉香葉只能提取0.8毫克,生產成本太高了,不具備經濟推廣性。
除非可以透過化學合成,不然這個配方只能束之高閣。
目前海陸豐公司的資訊素驅逐農業,都是採用一種非常高效的使用策略,那就是先從農場中心區域使用,然後以一個圓形向四面八方延伸,將特定的昆蟲從農場驅逐出去。
然後這農場外圍建立一條隔離帶,採用自動噴霧塔,定期維持隔離帶的資訊素濃度,讓害蟲不敢進入農場內部。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很多農藥的使用量。
農場面積越大越集中,資訊素隔離帶的價效比越高。
至於一小部分漏網之魚,其實它們在農場內部的生態位已經很難維持了,畢竟農場內部還有其他吃昆蟲的動物存在,這些吃昆蟲的動物會讓這一小部分漏網之魚,面臨大量的掠食者,族群規模很難獲得擴大。
而且海陸豐公司在使用資訊驅逐藥劑的時候,並不是對所有的害蟲都一股腦驅趕,而是分門別類地制定不同的方案。
如果是國內本身就存在的昆蟲,就不能一股腦驅逐,而必須保留一定的種群密度,以維持生態平衡。
如果是國外入侵的害蟲,則採用全面驅逐的方式,將其徹底逼出農場範圍。
當然,海陸豐公司也不是那種以鄰為壑的企業,這種資訊素驅逐藥物本身不能消滅昆蟲,因此這些昆蟲會在短時間內,富集在農場的周邊山林、農田之中,很容易導致這些區域被害蟲禍害。
這就是資訊素隔離帶的另一個用途了。
在資訊素隔離帶之外,還有另一條臨時的資訊素隔離帶,可以將這些害蟲鎖定在該區域內,然後採用高毒又容易降解的藥物,一次性將這些害蟲滅殺,避免這些害蟲跑出去禍害周圍的農田和山林。
因此海陸豐公司,以及合作的相關種植戶、企業,都在逐步採用這種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消滅害蟲。
農場的核心區域,一般可以大半年不需要噴灑滅蟲藥物,反倒是細菌真菌需要防治。
這一點沒有辦法,細菌和真菌是沒有辦法徹底消滅的。
哪怕是室內農場,也只能透過定期消毒,加上更換營養土,加上培育有益微生物,壓縮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空間。
因此,現階段國內的農產品中,海陸豐系的農產品,安全狀況就是最好的,不僅僅種植過程中非常好,這個產業鏈條的管理也是十分嚴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