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七章 影響深遠(大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七章 影響深遠(大杯) (1 / 6)

九月二十三日。

江淼一行人沿著石羊河平行的公路,一路向北緩緩前進。

從涼州城下高鐵之後,安保部提前準備的安保車隊,就載著眾人向民勤縣行駛過去,一路上的行駛速度並不快,主要以安全為主。

進入民勤縣的南部邊緣,就可以看到金黃的大豆田與周圍的沙漠融為一體。

進入民勤縣南部的檢查站,從這裡開始,採用了寬進嚴出的管理策略。

和大豆相關的所有東西,都會受到嚴格管控,粒豆片葉都不允許帶出民勤縣。

靠民勤縣南部的區域,種植的大豆品種上是仙絲1號、仙絲2號,這兩個品種都是類蠶絲蛋白的大豆品種;

而仙絲3號、仙絲4號,則是類蜘蛛絲蛋白的大豆品種,這兩個品種主要種植在民勤縣的北部地區,也是沙漠腹地之中。

這種種植規劃,就是因為類蠶絲蛋白不能用於特種材料的深加工,因此重要性稍微低於類蜘蛛絲蛋白的大豆品種。

其中以仙絲4號的價值最高,因為這個品種的豆絲經過深加工之後,纖維的橫截面直徑最小可以做到19.4奈米,這也是生產超細矽奈米管的核心原材料。

在實驗室中,江淼利用特定頻率的鐳射,燒結矽藻豆絲,在破壞其內部蛋白質結構的同時,又將蛋白質中的磷碳成分和矽外殼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孔徑直徑8奈米到18奈米的不同尺寸。

可以控制孔徑的不同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工藝。

比如水銀矽管,這東西看起來就水銀注入矽管之中,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其中三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矽奈米管的孔徑,同時還要求矽外殼厚度在一定範圍內,以及管內不能殘留碳磷氮之類的成分。

孔徑可以透過預處理豆絲的纖維,讓豆絲蛋白的直徑達到要求的尺度。

比如水銀矽管的內管孔徑,就要求為86奈米到88奈米之間。

而不能殘留氮磷鉀碳之類的成分在內壁,那就透過鍍銅工藝,先將矽藻豆絲固定,再使用加熱工藝,讓矽外殼的內壁和豆絲蛋白髮生分離,再使用機械力緩緩抽出其中的豆絲。

當然,這種工藝並不是完美的,很容易在抽絲過程中,將豆絲拉斷,讓一部分豆絲殘留在其中。

另一種工藝是垂直升華工藝,就是讓矽管之中的豆絲蛋白被特定頻率的鐳射加熱,然後迅速昇華成為氣體,逃逸出矽管內部。

但是這種方法也有缺點,那就是磷鉀鈣容易沉積在矽管內壁,從而影響矽奈米管的導電效能。

江淼想到了一個補充工藝,那就是透過鍍銀,讓這些經過垂直升華處理的矽管變成電磁管道,然後加入大量奈米鐵粉,來回進行電磁加速,讓奈米鐵粉摩擦矽管內壁,從而將殘留在內壁的沉積物研磨掉,最後去除奈米鐵粉和外殼的鍍銀層,就是非常純淨的矽奈米管。

如此複雜的工藝,註定了可以使用在超導的水銀矽奈米管,其成本會變得比較高。

經過幾個檢查站。

車隊終於到了民勤縣。

由於被環形的大豆農場包圍在中間,民勤縣的風沙少了七八層成,至於仙絲大豆可能會引起的乾燥,這對於民勤縣而言,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當地本來就非常乾燥。

下了車,江淼感受到了空氣的乾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