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扇發動機的外形就是長圓柱體,作為機甲雙腿還照顧到了美觀的效果。
李少陽便讓梁佳薇帶人走遠點,自己帶著雙字尾名的雷神之錘,開始切割龐大的飛機機身。
以他對機械構造的掌握程度,手裡又有這麼好用的鐳射切割武器,完整的分解整架飛機,也不過用了兩個小時。
分開來的零件堆到一旁,因為飛機裡的人員在墜落過程中就被甩到大海里了,所以省去了很多麻煩。
李少陽飛開了渦扇發動機,然後將飛機頭部的控制系統完整的拆下來,又將電子控制的打火和推進系統分開,最後將機身下方的燃油箱分了開來。
機翼拆開來,裡面是扇片式的結構,可以作為機甲的後背飛翼,而起落架裝在機甲的雙腿下,作為腳來支撐和滑行。
……
李少陽腦中不時出現天才般的設想,然後利用手裡的鐳射錘,開始切割焊接。
他將機頭駕駛艙改造了一下,裝上飛機的主控系統,作為機甲戰士的駕駛艙還正好,可以容納一個170身高,70公斤體重的人坐進去。
然後是飛機的電腦核心,撞在一個圓球狀的飛機平衡儀裡,作為機甲戰士的腦袋。
這樣電腦核心連結機甲駕駛艙,在胸口的位置加入了減震系統。
……
最後的焊接完成,李少陽面前出現了一個高35米的人形機甲。
可以說外形很粗糙,粗糙到只能分清腦袋,胸口,四肢,沒有任何美感而言。而且飛機機身材料金屬並不牢靠,在海風中,這個粗糙的機甲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彷彿一晃就要倒下了。
李少陽嘿然一聲,精彩的要來了。
他拿出記憶金屬材料,變幻成柔軟的液態金屬後,塗抹到了粗糙的機甲外殼上。等到記憶金屬包裹了外殼,再次變幻,成為了堅固的超級鈦合金。
這樣,本是晃晃悠悠的粗糙機甲,瞬間變成了閃著金光的威猛戰士。
雖然外形還是不細緻,但堅固程度已經完美。
李少陽摸著下巴,這機甲雙腿帶著渦扇發動機,大腳是飛機起落架改造的,可以滑行,可以短途飛行。
胸膛位置使用的是駕駛艙和機尾一部分,從圓滾滾的電腦控制中心裡,有一個可以伸縮的開合門,讓駕駛員鑽進去,然後透過壓力鎖住,在駕駛艙後邊,有四個大型氧氣罐,可以為駕駛員提供超過20小時的呼吸所用。
機甲戰士初具形態。再裝上50枚+6的電池,一陣嗡嗡聲後,這機甲戰士駕駛艙已經明亮起來,被修好的主控系統開始工作,自動檢測起各項資料來。
李少陽把一根燃油管插入機甲戰士後背的位置,控制系統發出蜂鳴,不一會兒,從燃油箱裡輸入了1000升航空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