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漁船後,又請了個熟悉當地湖泊水域的嚮導,這才出發向著藏寶圖的地點出發。
這個嚮導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很懂得生活,在船裡都備好了東西。一路上款待李少陽他們,喝得茶是太湖碧螺春名品“銀耳卷毫”,這是特二級的碧螺春。喝的酒是二泉春,也是當地名酒。
至於菜餚也是豐富,太湖三白二鮮一紅,都在菜譜中。太湖三白,是三類河鮮,白魚,銀魚和白蝦。二鮮便是太湖的鯽魚和鰱魚。
為保護生態,太湖的休漁期很長,所以這些河鮮很難得。至於最後那一紅更是珍貴,乃是很少見的紅藕片,鮮嫩的藕在這個冬季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
嚮導範老頭便笑:“這些都是人工養的,你們幾個傻瓜,以為這個時候能吃上河鮮!”
十一月的太湖很安靜,景區人也不多,若不是漁船轟轟的聲音干擾,那更是靜寂無聲了,偶有魚兒跳出水面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小寒風吹過,岸邊泛黃的蘆葦飄蕩,更有一片肅然的感覺。
他們已進入東部湖區的深處,離岸越來越遠,漸漸的前邊亂石橫雜,簡直有海中礁石的感覺。
範老頭作為嚮導,便認真的說道:“到了這裡,再往前,這湖上的水路就難走了,咱們得回去了。”
李少陽早已將藏寶圖記在心中,此時卻是有些茫然。
古人的地圖沒有經緯度,也沒有標誌,都是按照古老的方位記測法繪製的,按圖索驥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是在一個淡水湖中。
幾百年前的地圖就算精準的標出了gps位置,經過這數百年的水位變化,太湖幾經變幻,湖面和島嶼的位置也有了巨大的變化。
李少陽想到這裡忽然心中一動:“大爺,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傳說的故事?”
範老頭嘿然道:“當然有了,比如范蠡與西施盪舟五湖,說的就是咱們這個地方兒,歷史上有名的故事呢。”
李少陽一笑:“除了這個呢,有沒有什麼水怪啊,湖怪之類的。”
範老頭便覺得十分不吉利,臉色沉了下來:“你是記者還是作家啊?竟找這些東西,那也是有的。”
他伸手指著前邊煙波浩渺處:“再往前,看到那個三角石了麼,那裡原來是個小島,後來不知怎麼的就沉了,只有枯水期最厲害的時候,才能看到,聽說這塊石頭下面有個泥沙洞,深不見底,那片區域周圍,很少有人去的,就算是大船開進去,也都會出問題。”
李少陽大喜:“差不多,按您的描述,這應該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範老頭更覺得不安:“那不行,我可不過去,你們要去的話,換個人吧。這船是你的,我教你怎麼開。”
他說著把掛在船上的單人救生艇扔下去,簡單說了幾句就走了,劃得飛快。
寡婦便開著船,慢慢向著三角石的位置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