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攘夷志> 第25章 這裡有個老實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章 這裡有個老實人 (1 / 3)

青州府學借鑑京城國子監設有率性、誠心、崇志、修道、正義、廣業六堂,學生分此六堂上課,倒有些類似後世學校的六個班級。

不過京師國子監每堂各有教諭、助教各一人,前四堂又各多設一位漢學正,後二堂則各有漢學錄一人,共十八人分教學生。每堂再分內班、外班。內班每堂學生二十五名,六堂共一百五十名,都在國子監居住;外班每堂二十名,六堂共一百二十名,在外居住,每月赴監上課。內、外班均按學生出身之不同,又分別規定結業年限。

青州府學倒做不得如此細緻全面,之所以依著這個模式辦學,除了山東本地學風鼎盛,人才儲備豐富,也有其餘諸多方面的考慮,比方說雖說僅僅冠名為青州府學,卻是接納整座山東的學子。

這些“生員”,除了各地縣(州)學的推薦生,尚且還有山東衛所,也就是山東“軍學堂”的推薦生。如此一來基數並大了很多,頂得上一座“國子監”的規模了。

其中率性、誠心、崇志、修身四堂接收的是正兒八經過了“童生試”,有了秀才功名的學生,當中率性、修身二堂又是專門針對官宦子弟開設。正義堂專收軍學生,廣業堂則是實實在在的“斂財班”,經過幾次制度改革,如今已經只收“外班”學生。

當然根據學生成分不同,入學的方式也有很大區別,尤其對於後兩堂的要求,不僅僅只是一場考試,其餘還有諸多細緻的規矩。

當然青州府學也不像國子監那樣分設有三個年級。國子監教學過程更為細緻,一年級學生透過一年半的學習,考核合格後依著成績會升入相應的年級。比如成績上等就入崇志堂,中等的入修道、誠心兩堂為二年級……

而且國子監對學生有“畢業年限”的要求,如果達到期限考核依舊不合格的,則發回原籍處置。

大昭為了保證讀書人在思想上能跟自己在一條線上,要求所有參與“鄉試”的“生員必須有官學教育背景,此事落在各省學政官權宜處置,因而各省做法皆有不同。類似南方富庶,相應就開設多一些,北方貧瘠,自然只能集中辦學。所以說青州府也可以等同於“山東全省教育學堂”了。而且集中辦學好處也顯而易見。

大昭還是出於保證參加三年一屆的“鄉試”的生員質量,在正式考試前,都會由一省學政組織一場甄選科考,優者推薦參加鄉試。因此將一省秀才都集中起來,對於學政“大宗師”而言,省心不是一點半點。

實際辦學過程中,青州府還借鑑了國子監的積分制,每年設定有八次考試,每次考試成績優秀的積一分,成績中等的積半分,成績差的不給分,通常兩年的官學生涯,積夠十六分的才可以畢業。再經過本省學政考選,就可以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當然如果表現實在良好,也可以由本省學政推薦入讀國子監,從國子監畢業後又考選優秀者,則可以得到大昭皇帝的接見,甚至直接被授予官職了。

當然,青州府學獨創“謹身”、“明理”二堂專司學生的“德行考核”。

陳跡合上手裡的那捲“青州府學年考”,手掌託著肚子,果真所謂的“書中自有千鍾粟”都是騙人的。

起身開門而出,來到屋簷下,抬眼望著院落大小的這片天空,就連星星仿似都給人關了起來,頓覺心心相惜,不由悲從中來,嘆息道:“對飲成三人啊。”

兩個時辰前,在黑衣教諭的監督下,他乖乖到了府學西北角的這座謹身堂,餓了超過兩個時辰,天色早已經拉了黑幕下來,至少是臨近子時了。

這期間為了打發餓意,他將謹身堂書架上的書掃了一圈,最後選了那本類似於大學學校教育背景介紹的《青州府學年考》,藉著一盞昏暗的小油燈,孜孜不倦的瀏覽著。且不管思過如何,落在門窗上的剪影卻真正給了外人一種“認真思過”的假象了。

頂著腹中飢餓,倒也不免咕噥那個黑衣教諭幾句:“餓著肚子,又能思哪門子的過嘛!”

“也不知申秋有沒有回去了。依著那殺才性子,八成要將這事跟家裡說……”陳跡眉頭擰了起來,這倒不是他故作擔憂,開學第一天就除了這檔子事,家裡曉得訊息不擔心才怪。

唉聲嘆氣一陣,念道:“白晝的光,如何能夠了解這乍然黑夜的深沉孤寂呢?”

撩了衣裳在簷下的臺階上坐了下來,以手拄著下巴,遙望星空,鼓著腮幫子,又釋然道:“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越來越強大。”

呼呼呼……

一牆之外,“路過”謹身堂的老教授挨著牆聽了聽,最後卻沒有推門而入,而是想著明天應該交代“不準離開房間到院子裡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