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他會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
儘可能培育出更多動物的人造器官,以及更多的動物身上完成器官移植。
只要這一步順利的話,那麼他就可以開始測試培育人類器官,開始進行人體醫療試驗。
而真正實現生命工程計劃,就需要龐大的試驗裝置來完成。
僅僅依靠定製是不行的,這種小規模的試驗生產,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實驗室可以承受得起這種生產成本,但是真正的醫療市場,卻是承受不起這種成本。
所以透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降低裝置生產成本,這是必須完成的一步。
但想要實現這一步,不是今天有這個想法,明天就可以實現的。
這種裝置,想要完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就需要接近很多問題,這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的。
而楊風就是希望白氏集團這邊,可以提前開始這方面的準備。
他並不希望等到所有試驗完成之後,才慢慢啟動工業化生產的準備工作,說不定一兩年都不一定可以做到。
這個時間成本太過漫長,他自然是希望趁著實驗室,直接提前開始準備工作。
“你也不用擔心,就算最終我的試驗失敗了,不需要生產這些裝置。”
“就算是沒有訂單,白氏集團在這個專案所有的合理投入,都由我來承擔。”
最後,楊風給白雪吃了一顆定心丸。
一旦失敗,白氏集團所有的投入都會由他來負責。
楊風並不是無緣無故做出這種承擔,他這麼做自然有他的考慮。
如果沒有這個承諾,白氏集團恐怕很難冒這麼大的風險。
楊風知道生命工程計劃不一定會成功,就算是他相信成功率非常的高,但是他也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一定成功。
尤其是對於外界來說,更是很難相信這種試驗專案一定會成功。
這種科研實驗,失敗的可能性本來就非常的高。
而實現這種裝置工業化生產,就需要投入很多資源進去才可以完成。
比如車間,建立生產線,以及需要很多的研發。
楊風還希望這種裝置的所有零部件,白氏集團都可以做到自研自產,並不需要對外採購這些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