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 (2 / 3)

“大漢的錢都在哪?”大臣們都知道錢在哪,但這錢要想拿回來,難啊。

大漢的錢都在哪?在王公貴族,在門閥世家,在官僚士人,在商賈富豪家裡。

大漢最有錢的人,除了皇帝外,就是王公貴族。王公貴族包括國王、列侯、公主、關內侯等顯赫權貴。

國王、列侯、公主都有封地(國或邑)。關內侯雖然只是一個尊貴的爵號,但一般來說,能得到這個爵位的,家世可想而知。

有封地的貴族,收入分為公費和私奉養兩種。公費是收田租與戶賦(每一民戶每年納錢二百),主要用於朝見皇帝、祭祀祖先等事。

私奉養是佔有封地內的田地、奴婢及徵收園池商市稅等等,供私人享用。

王公貴族的公費收入有限,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必須設法增加私奉養,比較普遍的辦法就是大量兼併土地,大量使用佃農、僱農和奴婢。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透過商賈或者乾脆親自出面大量放債,做高利貸生意。

權勢更大的貴族,比如孝哀皇帝朝的曲陽侯王根,在京師造大宅,在宅內私建兩市,公開營商。

孝哀皇帝朝的丞相孔光曾打算實施限田,限奴婢之策,以阻止王公貴族危害社稷,但遭到了王公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未果而終。

門閥世家既有貴族,也有官僚。本朝上至丞相,下至郡縣小吏,都屬於等級不同的官僚。

官僚斂財的手段太多了,也太容易了。其本性就是嗜利和暴虐,自古如此。

當然了,廉潔的官僚還是很多的。孝昭皇帝建陵的時候,大司農田延年僱用民間牛車三萬輛運沙土,每輛僱價一千錢,而田延年私增為二千,得贓三千萬。

又如孝成皇帝朝的丞相張禹,他是有名的大儒,曾違律購買上等田多至四百頃。

還有很多有權勢的官僚,都暗中兼營商業,律法在他們的眼裡,根本就是一堆破竹片。

朝廷大官貪婪,小官自然也不例外。一個大郡太守如果在任所死了,按律可得到助葬錢一千萬。

死了還有這樣高的撫卹,由此可見做官的好處不僅僅是按月拿秩俸祿,還有多得無法計算的隱性收入。

商賈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市籍的商賈,一種是沒市籍的商賈。市籍是商人在市內做買賣的必需條件,按章繳納租稅。

主要是身份低賤的中小零售商人,地位低下,受人鄙視,連穿什麼樣的衣服朝廷都有規定,境遇一直很不好。

大鹽鐵商,大販運商,大子錢家(高利貸商),大囤積商,一般不在市籍之中。

他們身分地位較高,經濟力量強,很多影響力非常大的人都是

“官商士”一體,兼營專利,稱霸一方。(所謂兼業,就是見利便圖,不專一業;所謂專利,就是儲蓄貨物,壟斷市價,這些正是高利貸囤積商的行為。

高利貸和囤積商,不同於通貨物有無的正當商人,正當商人每年取利息十分之二,高利貸囤積商取利息至少是十分之三,有時竟取息十倍。

)在大漢各郡國,富人群體最大的就是豪強。豪強一般都有士籍,家境都很富裕,通常情況下,出仕為官是他們致富的主要途徑。

如果做不了官,那就營商或者放債,如果生意也做不了,那就只好恃強凌弱,暴力搶奪了。

普通豪強應付災難能力較弱,一旦因為不可預料的原因一無所有了,他們往往會成為摧毀社稷的最具危害性的群體,比如黃巾軍中的很多首領就是這些人。

地方豪強、普通商賈、普通官吏雖然有錢,但和王公貴族、大官僚和大商賈所擁有的財富相比,還是有天壤之別。

大漢的錢在哪?就在王公貴族、大官僚和大商賈手裡。朝廷想把錢搶回來,首先就要對他們動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