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 (3 / 6)

辦法也很簡單,以損失天子和長公主的利益為代價,最大程度地滿足武人和士人的利益。

現在的形勢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於是武人和士人坐到了一起,商量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個前提,那就是社稷必須越來越穩定,以便確保長治久安,國力必須迅速恢復,以便確保財賦進來越充足。

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朝堂要穩定。當他們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討價還價的時候,心裡都有一個巨大的恐懼,那就是雙方沒有信任。

當年洛陽兵變和長安第一次兵變,同樣告訴武人和士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合作,要互相信任,最起碼在社稷沒有徹底穩定之前要儘可能齊心協力。

這個道理來之不易,是用大漢十四年的災難,是用千千萬萬人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雙方如何取得信任?不可能,雙方不可能取得信任。洛陽兵變,長安三次兵變,血淋淋的事實,誰敢信任對方?

這時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互相制衡,以互相間的權力平衡來代替信任,於是天子、長公主和大將軍就進入了制衡之局。

制衡之局的關鍵是官制,但今日朝廷的官制是個畸形官制,大將軍手中的兵權被獨立出來了。

因此要想實現制衡,首要之務是修改官制,而要修改官制,首要之務是削減大將軍的兵權。

大將軍手中的兵權太難動了。今天長安爆發的危機,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爆發。

他們和我們一樣,在如何削減大將軍兵權這個問題上,陷入了困境。我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代表武人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兵權本來就是和武人聯絡在一起,只要軍功階層出面,削減大將軍的兵權隨即不再是難題。

張燕製造了一場兵變的態勢,逼得何風帶著軍隊趕到了櫟陽。這件事引出了一連串問題。

大將軍明裡放棄兵權,掉頭走人,暗中卻留下調兵密令,說明大將軍已經預料到軍功階層要發動兵變。

他掉頭走人是逼迫軍功階層為他守住兵權。留下密令是控制局勢,等自己回來挽救局勢。

也就是說,上至天子、長公主,下至朝堂各方勢力,都可能會成為大將軍保住兵權的犧牲品,軍功階層也不例外。

張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犧牲品,但從黃巾系目前在軍中的實力來看,黃巾系將領極有可能成為大將軍血洗的物件。

於是他斷然決定,和大將軍決裂,幫助朝廷削減大將軍的兵權,從而確保黃巾系將領的利益。

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大司農李瑋等人當然求之不得。雙方一拍即合,於是這份官制修改方案就出來了。

兵權由天子、大司馬、太尉和大將軍各領一部,大將軍率軍征伐,僅擁有戰場指揮權。

武人的分裂,軍功階層的分裂,終於讓朝廷削減大將軍兵權的心願變成了事實。

大將軍回來後,會不會答應?不答應,武人和士人就會聯手對付他,朝廷就會一致認定他是長安兵變的策劃者。

大將軍難道要和整個朝廷為敵嗎?不會,他不會和朝廷為敵,更不會把何風和一萬將士置於死地。

還有更厲害的,現在天子在北軍大營,長公主在櫟陽,這兩地都有大量的黃巾系將領,只要張燕一聲令下,大家魚死網破,全完了。

大將軍只能答應,雖然他在軍中具有絕對的權威,但張燕過去畢竟是黃巾軍大帥,他手下的忠誠之士非常多,大將軍沒有把握控制全域性。

如果讓大將軍在這種形勢下交出大部分兵權,可能會激怒大將軍,大將軍憤怒了,後果大家都清楚。

為了確保社稷的安全,為了確保大將軍的利益不受損失,為了能夠讓他非常愉快地交出大部分兵權,朝廷只有損害天子和長公主的利益。

但天子和長公主如果完全失去了權柄,其後果更嚴重。洛陽兵變,長安三次兵變,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皇權淪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