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完成了兩百臺井闌的製造,而且按照大將軍的要求,在井闌頂部安裝了上下兩層棚屋,一次可以裝載五十名士卒。”劉曄在一旁躬身說道,“只是這樣一來,井闌一旦被敵人擊中,我們的損失非常大。”
“井闌這樣龐大,底部又極其穩固,就算被敵人石炮擊中,一時也難以坍塌,士卒們還是有充足的時間撤離棚屋,順著迴旋梯逃到地面。”李弘指著井闌對小天子說道,“兩位大人考慮得很周全,設計非常巧妙,陛下應該予以重賞。”
小天子連連點頭。然後他好奇地問道:“兩位愛卿,井闌巨大,又沒有車輪,怎樣才能把它推到城下作戰?”
“井闌太大,太重,對車軸、車輪的要求極高,如果以車輪推動,將嚴重耽誤製造時間。”尹思轉身指指堆放在另外一側的圓木,“所以我們最後放棄了車輪,轉而用圓木代替,以圓木代輪,把它推向城牆。”
“用這種辦法推動井闌,在井闌前鋪設圓木計程車卒會有很大傷亡。”張燕說道。
“時間太緊張,井闌又太龐大,我們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劉曄苦笑道,“目前護城河被填平了三里長,我們可以一次投入一百臺到一百二十臺井闌進行登城作戰。有五千到六千名悍卒同時攻上城樓,應該能取得有效戰果。”
“六千名悍卒攻上城樓後,我們的後續大軍隨即可以從井闌的迴旋梯急速登城,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把一萬名悍卒送上城樓。”李弘用力揮揮手,“登城作戰,一次成功,沒有第二次。”
二月,益州,漢中。
去年底,劉表以天子的名義下旨封賞益州牧劉璋、漢中太守楊松等巴蜀大吏,並督請他們以社稷為重,竭盡全力幫助北征軍北上征伐。
劉璋、楊松對天子的恩賜感激涕零,在錢糧、兵力、民夫徵調等方面不遺餘力。楊松還主動派遣楊任、楊昂帶著一萬人馬加入北征軍,這使得北征軍的兵力達到了七萬人。
二月,益州各地提供給北征軍的糧草軍械和近二十萬民夫陸續集結到漢中郡的南鄭、沔陽(今勉縣)一帶。
車騎將軍劉備鬱鬱不樂,彷徨不安。目前糧草軍械和民夫的數量滿足不了北征軍的需要,七萬大軍翻越秦嶺進入關中後,要一路攻城拔寨,要有充足的持續的糧草軍械供應,但現在益州無法滿足這一切。北伐的目的,說大一點是為了拯救社稷,說小一點是為了拯救洛陽救援袁紹,說現實一點是為了幫助劉備攻佔關中。這三個目的除了拯救社稷外,其它兩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的都和益州扯不上邊。在這種情況下,劉璋和楊松能給北征軍提供糧草軍械、兵力和民夫已經是盡了大漢臣子的最大責任,再要求他們砸鍋賣鐵,把身家性命都貼進去,顯然不可能。
春天已經姍姍而來,大雪正在融化,北征已經迫在眉睫,但劉備依舊沒有具體的攻擊之策。為此他不得不召集蒯良、簡雍、關羽、張松、楊松等文武大吏日夜商議。
劉備攻佔漢中後,曾和蒯良等人制定了一個攻打關中的計策,但劉備和蒯良等人都不是益州人,對巴蜀很陌生,對這一塊的地形更是知之甚少,他們的計策遭到了張松、楊松等益州大吏的堅決否定。
當年高祖皇帝取關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而下。陳倉道的棧道很寬,很結實,不但可以並行馬車,還能運載重物,是連線關中和漢中兩地的主要道路。從這條棧道攻擊漢中,糧草輜重的運輸問題可以基本解決。糧草輜重的運輸有了保障,大軍才能展開連續攻擊。因此,劉備打算仿效高祖皇帝,也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但張松、楊松等益州大吏告訴劉備,高祖皇帝自取得關中建立大漢後,為確保關中安全,在大散關、陳倉一線建立了堅固的防線。此刻河北人以長安為都城,當然會重兵駐防於大散關、陳倉一線,強行攻擊陳倉很難成功。北征軍一旦被北疆軍擋在大散關、陳倉一線,攻打關中的意圖隨即暴露,洛陽的北疆軍會急速回援,則北征關中之策必然失敗。
張松和楊松接著提出了一個讓劉備從未想過的計策。
西進隴南,轉戰西疆,繼而佔據西疆,直殺關中。此策勝,則關中在手,可保洛陽無恙。此策敗,則佔據西疆,對關中形成持久威脅,繼而迫使北疆軍不得不放棄南下,全力攻殺西疆。如此可拖住北疆軍主力,給袁紹、劉表、曹操等人獲得喘息時間,從而迅速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個計策給劉備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益州人太狡猾了。第二個感覺就是益州人沒有攻佔關中的信心。第三個感覺就是益州人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趕出益州。
很明顯,這個計策的關鍵在於佔據西疆。佔據西疆後,自己即使沒有攻克關中,還能退回西疆和北疆軍繼續抗衡。這樣一來,自己的軍隊就不會撤進益州,不會給益州帶來危險,不會給益州帶來財物物力兵力上的持續消耗。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自己在西疆威脅關中,拖住了北疆軍,不但可以緩解關中對益州的威脅,還能幫助益州守住隴南,讓益州更加安全。
劉備望著張松和楊松的兩張笑臉,恨不得一人給他們一拳。
不過,楊松接下來說的一番話,讓劉備陷入了沉思。
大人此次攻打關中的目的是援救洛陽,但洛陽得救了,關中呢?北疆軍願意失去關中嗎?北疆軍失去了關中,便失去了再攻洛陽的機會,失去了全取中原的機會。所以李弘撤出洛陽後,會帶著十幾萬大軍攻打關中,大人的敗亡是遲早的事。
關中被北疆軍奪回去了,洛陽又要遭到再一次的圍攻,如此反覆,如何解救洛陽?又如何看到重振社稷的希望?
但大人如果奪取了西疆,則形勢完全改觀。
自古以來,關中對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而隴西對關中又有高屋建瓴之勢。隴西若失,則西疆不保,關中危險,而這也正是本朝近百年來,窮盡力量戍守西疆的重要原因。另外,隴西不僅據關中之上游,對漢中和巴蜀同樣擁有上游之勢。關中的渭水河,巴蜀、漢中的西漢水、沔水等河流都是發源於隴西。渭水向東流進黃河,經過了關中。西漢水向南而下,穿過了巴蜀,而沔水則流經漢中(最後匯入荊襄的漢水),這三條河流翻山越嶺,給隴西與關中、漢中、巴蜀三地之間提供了通道。隴西是此三地的上游,地勢明顯高於三地,所以關中、漢中、巴蜀若想攻擊隴西,有一定的難度,但自隴西向下攻擊關中、漢中和巴蜀,卻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