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一卷 立馬橫槍篇 第十二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立馬橫槍篇 第十二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 (1 / 2)

李弘忽然笑了起來,“本初兄文武兼備,海內知名,假以時日,的確能力挽狂瀾。∮衍墨軒∮無廣告∮”

話說到這裡,李弘已經明白審配的意思了。說來說去,審配希望李弘正視現實,支援袁紹,聯手攻擊董卓,迅速平定當前的危機。將來,士人輔佐新天子主掌朝堂,而自己則率軍戍守邊疆,大家齊心協力,努力重振社稷。

“我如果公開支援袁紹,董卓勢必要毀掉洛陽,所以眼前解決危局的唯一途徑還是三方制衡。”李弘指著案几上的地圖說道,“假如天下形勢如你所料,三年後制衡已經無法維持,那麼三年後的事又將如何解決?”

審配眼裡露出一絲遺憾之色,他無奈地說道:“大人還是不願南下?此時大人若急速南下,盡起河內十萬屯田兵威脅洛陽,一定可以阻止董卓遷都,逼走董卓。”

李弘搖搖頭,非常堅決地說道:“沒有把握的事,我絕對不做。洛陽的安危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存亡,這件事既沒有‘假如’,也沒有‘一定’。如果董卓憤怒之下一把火把洛陽燒了,我們就是大漢的罪人了。”

審配非常理解地點頭說道:“只有瘋子才會做出遷都的事,而董卓偏偏就是這個瘋子。大人如此慎重也是對的。”

至於三年後的事,大人其實已經知道怎麼做了,只是心中尚存幾個疑慮而已,我就一把說了吧。一是天子的問題。大人既然不願意支援袁紹,那就只有信守對先帝的承諾,繼續扶持當今天子,但大人為了維持制衡,在未來的日子裡要極度壓制皇權,你說天子對大人會是個什麼態度?在天子的眼裡,大人和董卓是一樣的人,大人擁兵自重,恣行驕縱,為所欲為,他從此不會再信任你。其二就是洛陽的問題。制衡一旦被破壞,洛陽就成了一塊肥肉。誰能率先佔據洛陽誰就能取得控制天下的先機。而大人你,我剛才已經說了,大人如果沒有得到士人的擁戴,千萬不要進洛陽,以免陷入征戰的深淵,自取滅亡。第三就是北疆何去何從?是繼續行割據之事偏安一隅還是主動出擊,圖謀振興大業?

“大人如果忠誠於大漢,有雄心挽狂瀾於即倒,重振大漢天威,那大人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審配笑道,“大人已經創造了許多奇蹟,為什麼不能繼續延續自己的奇蹟?大人許多地方和董卓非常相似,但大人和董卓有個區別最大的地方。而這也是你最大的優點,那就是你的年輕。年輕就是希望,只要有希望,大人就應該付出辛勤的努力,有努力就會有回報。”

李弘躬身受教。

“正南兄剛才說北疆的屯田之策尚有很大缺陷,能教教我嗎?”

“敢不從命。”審配笑道,“只是這事一旦說起來,牽扯的東西太多,要耽誤大人休息。”

“今晚不睡了。”李弘笑道,“我專心聆聽正南兄的教誨。”

第二天,審配和陳琳告辭離去,李弘一直送出十里之外。

也就在這一天,皇甫酈和梁衍冒著風雪日夜兼程趕到了行轅。

皇甫嵩的書信很長,但言辭之中,無不處處露出其對大漢的忠誠和一顆拳拳報國之心。皇甫嵩嚴厲譴責了州郡起兵一事,但他無奈地說道,我大漢百多年來皇統屢絕,外戚和**閹輪流把持權柄,致使皇權日漸衰微,終於釀成了今日之禍。今日之禍是必然,遲早都要發生。大漢沒有強勢皇權,無法威臨天下,必然會有人生出竊國之心,前有張角,後有張純,居心叵測者越來越多。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大漢計程車人竟然會在國家最為危難之際突然背叛社稷,這到底是士人的悲哀還是大漢的悲哀?

皇甫嵩說,我實力微弱,無論兵權是否在手,對解決今日的危局都沒有任何助益。洪水發生了,解決的辦法是疏通渠道,讓肆虐的洪水分而流之,而不是加固堤壩,一堵再堵。給董卓一條退路,他就不會和大漢社稷玉石俱焚,同時也能迅速緩解局勢,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共同尋找解決危局的最好途徑。

皇甫嵩認為,解決危局的最佳途徑就是扶持天子,最大限度的增加皇權。天子高高在上,君威凌駕於天下,即使如董卓、袁紹之流,亦不敢禍亂天下。

士人叛亂不同於蟻賊叛亂。今天計程車人手握重兵,據有州郡,一旦皇權徹底衰落,勢必要演變成爭霸大戰,那時天下就不是危局了,而是分崩離析了。所以皇甫嵩懇請李弘,立即放棄北疆,盡一切力量揮軍南下,進駐洛陽,扶持天子,平息叛亂。北疆數郡和大漢社稷比起來,孰重孰輕?

皇甫嵩說,過去**閹、外戚輪流把持權柄,但因為朝堂上有士人的力量,三方權勢可以互相制衡,所以社稷無恙。今天董卓也是把持權柄,士人也在朝堂上,但就是因為缺少鼎足一角,無法形成制衡,結果迅速釀成了大禍。皇甫嵩說,只要驃騎大將軍南下洛陽,朝堂上三足鼎立,則社稷可保無憂。

李弘看完這封信後,急忙召集朱穆、田疇、餘鵬、尹思、玉石、楊鳳、趙雲、顏良等人商議。

“皇甫大人這是何意?士人舉兵討董雖然叛亂在先,但董卓隨後倒行逆施,犯下種種罪行也是事實。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能公開說士人是叛亂?難道皇甫大人的意恩是要我遵從聖旨,聯合董卓出兵平叛?”餘鵬詫異地問道,“北疆不要了?”

“你們注意到沒有,皇甫大人這句話最關鍵。”田疇說道。“皇權衰落,士人叛亂,最後必將演變成爭霸之戰。現在起兵討伐董卓的有十九個州郡大員,如果我們的制衡之策成功,這十九個州郡大員考慮到自己將來的命運,他們會怎麼做?會持續抱成一團嗎?這顯然不可能。皇甫大人看得遠,我們的制衡之策雖然可以暫保大漢穩定,但同時也埋下了摧毀大漢的禍根。各地州郡一旦陷入混戰,大漢也就名存實亡了,而始作俑者就是大人。”

“還有一句話。”尹思指著書簡說道,“平息叛亂,皇甫大人的意思是平息叛亂,而不是出兵剿滅叛亂。也就是說,大人進駐洛陽後,先振皇權,然後安撫各州郡,將這場戰禍消洱於無形。皇甫大人的這個辦法目前看起來雖然比較穩妥,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放棄北疆。所謂放棄北疆其實也就是暫時放棄對大漠的控制,放棄北疆屯田和數百萬災民,這個代價對我們來說的確太大了一點,幾年來的奮鬥和征戰幾乎盡數化為烏有。不過北疆和大漢社稷比起來,的確不算什麼。成大事者,必須要做到廢私立公,舍小利顧大利,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北疆不能放棄。”楊鳳一拳砸到案几上,大聲吼道,“北疆絕不能放棄。”

“如果不放棄,將來天下大亂,北疆也未必能保住。”田疇小聲說道。

“大人先是抗旨不遵拒絕南下,然後又無法掌控制衡,最後導致社稷崩裂。”尹思心有餘悸地看著李弘,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這亡國之罪,最後可都是你一個人的。”

李弘揹著雙手,圍著火盆慢慢踱步。

審配說的制衡是外製,皇甫嵩說的制衡是內製。從洛陽之外製衡天下,雖然控制權勢平衡的難度非常大,但對北疆的危險性卻最小,而在朝堂上制衡,雖然控制權勢平衡的難度小,但對北疆的危害卻無法估量。至於兩種制衡的後果,顯然皇甫嵩說的更加準確些,而審配就避重就輕了,他根本沒有談到董卓勢弱和士人分裂的後果。審配說,制衡被打破的時候,北疆已經度過了危機,可以扶持天子重歸洛陽,重振大漢社稷了。審配沒有說實話。如果按照皇甫嵩的說法,士人討董演變成士人爭霸,那麼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就是袁紹。袁紹勢大,董卓勢弱,那時自己要麼乖乖地待在北疆,要麼和袁紹爭霸。總之,天子是可有可無了,皇權是徹底沒有了,生靈是塗炭了,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

皇甫嵩也隱瞞了一件事。自己率軍南下,洛陽是保住了,當前的危局也解決了,董卓的權柄被削弱了,各地起兵討董計程車人也解散了,但北疆卻亂了。北疆大亂的後果是什麼?首先自己要承擔責任,其次自己要率軍北上平叛。總之自己無論怎麼做,最後倒黴的都是北疆,都是北疆的百姓和將士。

李弘冷笑,“他們先是算計董卓,現在竟然連我也算計上了……”李弘恨恨地罵了兩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