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七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山雨欲來 第十節 (2 / 2)

將領之間的衝突最早就源於盧龍塞的馬匪軍官和幽州軍官。拳頭、鬍子他們和鮮于輔、鮮于銀過去都是戰場上的對手,後來因為鮮卑人入侵才一起走到了李弘的帳下。其後又加進了冀州軍官。而冀州軍官又分為官軍和黃巾降將,這些人過去也是戰場上的對手。等到了西涼,情況更顯複雜,西涼有邊軍、郡國兵和羌兵將領。李弘每次在大帳召集各部將領議事,看到他們按照各自的小派系坐在一起,心裡就不痛快。他幾次命令他們按照各部曲就座,但到了下一次軍議,這些人還是我行我素,把李弘的話當耳邊風。李弘說了幾次後,自覺無趣,不說了,隨他們坐在一起親熱去。

這次到幷州,李弘之所以不急於擊敗黃巾軍北上幽州,其中就有這個原因。他要想辦法處理一下這個問題,否則,下一仗可能要打敗。

至於李瑋等人恃才驕縱的問題,李弘也是最近才察覺。離開洛陽的時候,李弘依照李瑋的要求,從太學帶出了一幫士子。早期在冀州的時候,他還沒有感覺到李瑋的號召力,只覺的李瑋說話做事很有魄力,他的一幫小兄弟喜歡圍著他轉,對他言聽計從,但這次李弘明顯感覺到了李瑋的影響力。李瑋因為對李弘的提議信心不足,一直沒有拿出什麼意見,直到李弘強制下令,李瑋等人才匆匆拿出了一個方案。這事本來應該是以左彥為主,召集眾人商議,但李瑋等人因為左彥曾經是黃巾軍的首領,一直排斥他,李瑋陰奉陽違,其他人甚至包括從冀州出來的宋文都跟在李瑋後面出工不出力。左彥是個溫和敦厚的人,他雖然知道李瑋和宋文等人看不起他,不願意聽他的,但他還是豁達的一笑了之,主動邀請他們到帳中議事。然而,從李弘這個角度出發,他還是希望李弘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將領之間已有矛盾,但他們都服李弘,打仗的時候,沒有人不聽李弘的,他們之間的摩擦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李弘的權威。左彥當心的是李瑋和宋文等人。如果李弘在自己不熟悉的政事方面需要他們出謀劃策的時候,這些人因為政見問題故意誤導李弘的決策或者對抗李弘的命令,那問題就嚴重了。李弘在政事上的權威如果受到李瑋等人的挑釁,可能會直接危急到他在兵事上的權威。

對左彥來說,黃巾軍內部鬥爭的教訓太深刻了。無論是張角還是張牛角,化在這方面的精力都遠遠大於打仗的時候。許多時候,各方陷於爭鬥的不是權力而是政見不一。現在李弘好象處於同樣的狀況。招撫黃巾軍,首先不是陛下同意不同意的問題,而是李弘的部下能否遵從的問題。

大軍已經逼近晉陽城了,但李弘一反常態,至今沒有拿出一個致勝的策略。是李弘沒有把握說服自己的部下還是他沒有把握說服張燕?左彥認為是前者,李弘肯定擔心自己的部下會拿著陛下的聖旨逼迫自己下令進攻。但慶幸的是,今天的大軍有五萬人是胡人,這些胡人都聽李弘的,這是李弘得以掌控大軍的絕對實力。部下的戰功多了,官做大了,許多事都會改變的。李弘手下現在有三個中郎將,這三個中郎將都可以獨自領軍作戰,雖然目前都受其節制,但只有天子一道聖旨,三個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立即代替李弘統帥大軍。左彥感到了危機,李弘也同樣看到了危機。幷州的事一個處理不當,禍患可能連番而來。

當左彥把他的擔心慢慢說完的時候,李弘摟著他的肩膀,說了聲謝謝。

左彥苦笑道:“這麼多年,跟了幾個故主,就大人你最愚鈍。大人沒有心機,坦誠待人,也舍的吃虧,雖然信服你的人多,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事情。我看大人的性格和你失去記憶有很大關係。我打算派人到洛陽請幾個名醫來給你看看。”

李弘搖搖頭,笑道:“俊義,我腦子雖然有點問題,但還不至於影響到打仗,請什麼醫匠啊?算了算了。其實,有你們這些兄弟在身邊就行了。你想想,我一個人能幹什麼事,還不是要大家一起幹。我笨一點沒關係,只要你們聰明就行。”

“以李瑋,宋文等人的學識,他們徵募來的人手一定比朝廷送來的好,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這事還是請他們去辦吧。至於說到將來,你可以這麼想。如果幷州穩定了,幽州叛亂平定了,大漢國就沒有戰禍,到時候,你也好,仲淵也好,羽行也好,不是到朝中為官,就是在地方州郡為官,和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我這個將軍沒有仗打,自然也就不是將軍,到時候陛下可能讓我戍守邊關。所以,再過兩年,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過一天是一天吧。”

左彥坐在那裡發了一會呆。他想來想去李弘說的也對。自己可能在黃巾軍時間待長了,總是想著將來如何生存,反倒忘記了自己現在的身份。李弘是朝廷重臣,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就象皇甫嵩一樣,立了戰功就是左車騎將軍,得罪了陛下,就是罷官回家,無須理由的。不象自己,官小,不想幹了,找個藉口就可以辭官回家。李弘就是再有心機,將來無非也就是混箇中兩千石的九卿乾乾。但看他那樣子,他也不想幹,大概還是想到盧龍塞做個邊關武將逍遙快活去。李弘既然胸無大志,他當然不會象張角一樣,事事都要算計個萬無一失了。想想張角,神一般的一個人,怎麼就沒有算到自己會在黃巾軍最危難的時候死去呢?如果人人都象李弘這樣隨遇而安,張角當然也就不會建立太平道舉兵反叛了。說到底,李弘不過就是一個武夫而已。

左彥正在那裡胡思亂想,李弘又說話了。

“俊義,你到兵曹營老伯那裡去一趟,叫老伯派一個親信到長安去。”

“到長安幹什麼?”左彥不禁奇怪地問道。

“把雲天的兄長請來。”李弘說道,“仲淵他們雖然想出了辦法,但他們沒有經驗,具體如何操辦他們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我們要請一個商人來。這營商的事當然要問問商人了。”

“大人,這幷州的事還沒開始,我們連晉陽城都沒看到,你就……”

“幷州的事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還是先賺錢吧。”李弘笑道,“仲淵他們膽子小,人也太過正直,總是想著這事朝廷能不能同意,那事是不是違背大漢律。他就不想想,朝廷裡的貪官如果都這麼想,這大漢國還有貪官嗎?我在西涼肅貪的時候算是看透了,這年頭,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敢幹的。你到洛陽看看,那裡的官僚一個月才拿多少俸祿,但他們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沒有豪宅田產?哪一個家裡沒有幾十的侍婢奴僕?這錢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就不信這都是他們祖上留下來的。”

左彥心裡忐忑不安,他望著一臉憤慨的李弘問道:“大人想私下……”

“對。”李弘輕拍案几,小聲說道,“還是文龍說的好啊,如其賺點小錢,還不如私下倒賣,賺個大錢。”

左彥臉上變色。

“你不要怕。”李弘笑道,“反正這錢都用於安置流民,用於國事,只要我們自己不貪就行,沒什麼可怕的?”

“大人,這要是讓陛下知道……”

“你以為我不倒賣,就沒人誣告我倒賣嗎?”李弘搖頭笑道,“洛陽想殺我的人多了,我要是縮著腦袋做人死得更快。沒事,我自有應付之法。”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