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之事,哪有神來完全掌控呢?
就如滾滾洪流,過了山崖,就再不復瀑布,進入平緩的河道,誰能逆此而行,再造就出急流瀑布呢?
更加不要說,萬事伊始的機會,只有一次,方信私下認為,這就導致了日後“子”的出現,這就不多說了。
所以華夏神祇,曾經感慨的說:“人道之事,全由氣數。”
這種錯誤,方信當然不會犯,他說著:“真王本身不足為患,甚至是大好事,只是這裡又混雜著太陽神復辟的一絲生機,所以我才未雨綢繆罷了。”
“什麼是聖道?聖道就是隨世而移,並沒有什麼一個什麼至高的標準,而是符合當時的潮
最好的道路。”
“華夏曆史上,民穴居野處,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以避野獸,這就是聖道,燧人氏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就是聖道,伏羲氏結繩為網以漁,又制八卦,而成河圖,是以聖道,神農氏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這就是聖道。”
“到了現在,這個安雅世界,有個聖道——統一各城邦,建立真正的國家,確定法律和禮節,使民有所依,有所序,真正奠定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主體根基。”
“如果不是維西本身的氣數過於圓滿,單是一個凡人的話,讓它成為聖王又如何?至於太陽神的最後一線生機,我也不會斷絕的,你想想我會怎麼樣作,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說到這裡,方信閉口不說了。
“哦,我明白了,維西本身的氣數過於圓滿,所以你讓穆爾分之,他也同樣是太陽神的後裔,有這個資格。”說到這個份上,蕭紅琴自然明白了:“太陽神遺留的神性再多,如果一分為二,就算都成為神祇,也再無威脅您的可能。”
“說的不錯,還有一個事,那就是神性的變化,你覺得按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兩個人擁有的神性,又會發生怎麼樣變革呢?”方信好整餘暇的說著,浮現出冷笑:“有些神祇啊,不要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倒是很期待這點呢!”
這句話一說,蕭紅琴大悟。
本來有著維西如果走聖道開端,那大批太陽神後裔都是他的支持者,武將用命,謀士用計,穆爾更可能成長為智者和預見者,為他開闢輝煌的道路——這樣的話,這首戰,可以打的漂亮。
現在二人對立分化,逼著維西不得不依靠著戰爭之神,甚至和黑暗之神有染,其神性就會變化,統一大陸上百個城,血戰會連綿他一生,那他最後凝聚的神性,是什麼呢?
絕對不是光輝無暇的神性。
也許是戰爭?想到這裡,在神祇的眼中,下面的程序一一在目。
刀光劍影,喊殺連天。
維西親自督戰猛攻,而博特爾城,在君主巴尼特領導下,拚死抵抗。
大戰連綿一個月,城市卻久攻不下。
維西此時,穿著甲衣,腰配一把長劍,面色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