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人道天堂>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龍(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龍(下) (2 / 3)

“是,大人,按大人所說,屯田與軍相當,是五戶一伍,十戶一火,五火一隊,五隊一營,一營設一堡,二百五十戶,每戶十畝地,是以一堡三千畝地。”

“各堡,建其稜堡。”方信補充了一句。

“是,建其稜堡,二百五十戶,正好是日出而休,日落而入堡之地。”

蠻司讓出百里之地,也並非好意,方信要軍屯的訊息並沒有隱瞞過人,他們的思考就是——你現在躲在了高高的三洞關內,無可奈何,搶無可搶,但是你軍屯,總要出關吧,那就是任憑魚肉了。

不過方信自然明瞭,他很乾脆,根本不建農村農舍——直接建一個城堡。

稜堡,原理就是菱形稜角,使城門、城牆、通道都得到了完美的掩護,交叉火力,相互掩護,把死角完全消除還大大擴充套件了防禦線。

地球歷史上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面對這種東西時,即使攜帶大炮他們的選擇也都是長期圍困,最後靠飢餓和疾病迫使守軍投降,在遠端攻城重炮出現前,這種稜堡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攻克”!

一個基本稜堡,容納千人而住,又有數百人守衛,可使數千人無法攻克。

關鍵是,這種稜堡建造的費用並不算高,而且也省了各戶建家建戶以及建村子圍牆的工夫,相比之下,還是合算。

最重要的是,方信採取了中國古代塢堡,或者說西方領主堡的經濟政治模型。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末年,強宗豪族就開始建築塢堡,南北朝時,塢堡壁壘更是遍佈於北方地區。

其政治經濟特點是,百姓根本沒有正常地各家各戶獨立模型,全部居住在塢堡內,很有一些共同體的色彩,耕作的範圍是塢堡四周,日出而耕,日落而休,一旦遇到危險,可全數退入塢堡。

在五胡亂華。胡人肆虐時,也難以輕易消滅塢堡,保留了漢族元氣,現在,就取這個功效了。

姜清柏又繼續稟告地說著:“一營設一堡,是以設100營堡,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地球上。滿清曾有八旗制度,實際上在方信看來,和軍屯的編制是一模一樣,可所謂是滿清的屯田,現在這蠻王採取的制度也差不多,因此就是雙方都採取同樣地政策了。

不過。方信背後到底是整個帝國,有六千萬人,與之相比,蠻人不過六十萬,要想真正對帝國造成威脅,必須等二代人後,起碼繁衍到一百五十萬人左右。

這本是氣數,所以大楚五十年後亡,而西南龍氣五十年後有成龍之機。

“恩,這事就這樣決定。田地不足,並不為患。”方信聽了,淡淡說了一句:“以後收復的土地多了。就可將百姓遷移過去,現在就姑且如此。”

姜清柏眉字一展,說著:“大人說地是,現有十數萬流民,可設100營堡,出兵二萬五千人。正好補充各鎮各衛,就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許了,現在流民無田無地,飢寒交迫,易生仕啊!”

“我想朝廷不會不許,朝廷也知流民十萬易生仕,敢不慎重麼?”方信一笑說著,他有三鎮五衛的編制。足兵八萬。現在有四萬兵,就算軍屯三十萬人。也不過正好湊足這八萬人,也差不多解決一半糧餉,不至於超過朝廷的底線。

嶽名時在馬上坐得端端正正,神色不動的聽著方信和他的幕僚說話,文官的事情,武將向無插口的餘地,等說完了,才說著:“屯兵雖然不如正營兵,不過末將來看,也可解決一些糧草,各鎮各衛也可補充兵員,不至於到現在,一半都不足。”

三鎮五衛,現在編制都只有一半,嶽名時也只補充了七成,並且淘汰了許多老弱,這些將官自然有所不滿,聽他如此說,方信只是一笑,說著:“兵要精不要濫,不能打仗的兵要它作什麼?不如留到後面耕田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