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敢。”二人都是還禮:“請坐請坐。”
方信穿著不算太昂貴,也是絲綢,眸子黑白分明,氣度深凝,兩人都不敢怠慢。
“二位是清灣地學生?學生方信。”方信坐下來了,笑的說著。
“學生晉堂才。”一個年輕人笑著。
“學生廖丁!”另外一個人就有點淡漠,他冷淡的拱手一下。^^
方信笑著:“小弟實是打攪了,不過,聽二位的話,都是清灣的學生,小弟初來,卻也想求學,不知情況如何?先行言謝了。”
聽了這話,兩人相互看了一眼,這晉堂才就拱手說著:“不敢,大家都是讀書人,何必言謝,願為方兄解惑。”
方信卻還是連忙感謝,又召了店主來,雖然這等茶館也沒有什麼好菜,畢竟不是正式的飯館子,但是弄幾隻家常菜還是有的,點了上來。
兩人連連推辭,不過一套禮節下來,又受了,晉堂才因此笑:“既是如此,那我們就愧受了,我兩人,都是居於這西院中的學生。”
當下就說了起來。原來,這清灣,是原本進士孫熙衛因病告退後在此地所辦,雖然還沒有皇帝賜書賜田,但是也在附近府縣內都有些名氣,有許多儒士在此,不少讀書人。就算不是此地學生,也來這裡遊宴吟詩、講學會文。
學院分成蒙學、北院、西院、南院、東院四等。
蒙學就是啟蒙,相當於學前班,這不必細說,北院就是童生地位階,西院是秀才的程度,而南院是舉人地程度,東院就相當於進士的程度了。
當然。這只是細分,真正考取舉人以上,很少再到學院讀書。因此南院和東院,多半是學術已到,但是卻考運不佳的人在那裡,多半兼了教席的位置。
而其教學,持自由開放的講學風格。講學,通常是一位大師教誨一群生徒,而學生回去自讀。
方信聽完,就知道這繼承了前世異人地一些影響了。
當下就問著:“那入學。可有規矩?”
“並無規矩,唯入學交學費一貫而已。蒙學和北院,不必測,而西院要測得一卷,方可入學,如想直入南院和東院者,與山長面試才可。”晉堂才回答的說著。
方信點了點頭,大體上明白了,又問了藏書樓的事情,問完。沉吟。雖然東方位面的書籍經典大同小異,但是文明不同。也會產生一些經典和書籍地差異。
欲得功德,傳他自己地儒家諸書也可,而且自是清淨,想了想,就說著:“那稍後,可否請晉兄引路?”
晉堂才朗聲笑著:“舉手之勞而已!”
這時,飯吃的差不多了,三人結帳起身,就前轉去,這是城中偏遠一點地地點,有一大片宅地,繞過幾路,就聽見讀書地聲音隱約傳來。
小路繼續前進,就見得一片竹林,入了竹林,見得亭子、假山、水潭,不少學子在那裡讀書、吟詩、又或唱和。
引到了一個院子前,晉堂才示意稍等,入內片刻,就出來說著:“方兄,請進,正好教席任先生在內。”
方信於是入內,發覺房間並不算大,但是相當雅緻,見得一箇中年人正在案上,穿著青衫,卻是有功名的人,當下上前,深深拱手為禮:“學生方信拜見任先生。”
任先生抬起頭來,稍稍吃驚,為方信風采所動,笑著對方信說著:“你想入學?”
“正是!”方信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