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候。
山城許多火鍋店拉起了橫幅。
上面寫著《豌豆顛大酬賓,買一送二》、《點鍋底送豌豆顛》、《豌豆顛加量不加價一份頂兩份》、《川渝人民心連心》、《豌豆顛滯銷,幫幫XX村》
不同的店,活動不一樣,但都是圍繞著豌豆顛在做大促銷,優惠給的很實。
而且還寫明瞭,是在幫種豌豆的農戶,哪家店幫助哪個村都寫上了。
這叫細節清晰,不假大空。
店裡店外,只要掛著電視和螢幕的,除了放自己的宣傳片之外,隔上一段時間就會放一遍電視臺的新聞,還有年初時候央視農業的報道,穿插著來。
這叫正名,背書,以及定調。
剛剛入冬啊,大冷天啊,身上的肉皮還沒適應冬天的溫度,體感格外的冷。
再加上又陰又潮,從骨頭縫縫裡面往外透涼氣啊。
走過路過的時候,隔著玻璃看見咕嘟咕嘟翻滾的紅油熱鍋,一蓬一蓬冒著熱氣,騰起的白霧。
靠近門口,火辣辣的香氣往鼻孔裡鑽。
頭頂還掛著那麼大的條幅做優惠促銷。
你就說誰頂得住。
沒有人,沒有!
客人洶湧而來,很快坐滿了店堂。
紅油火鍋架起來,上面飄著厚厚一層幹辣椒和青紅花椒,外地人看了心裡都發顫那種。
甚至還有人點了鴛鴦鍋,專門煮豌豆顛用。
為了豌豆顛,連清湯鍋都能妥協,可見其在川渝人心中的地位。
每一桌,豌豆顛都是必點的。
而且上菜時候多多少少都得問一句,今年豌豆顛這麼多麼?你這是正經的吧?豌豆顛也有滯銷的時候?
不同的問題,代表著不同的人群與不同的看法。
每每這時,服務員或者店主,都會解釋幾句。
“別聽他們亂傳,哪有什麼藥哦,就是產的多。”
說著指著店裡的電視說:“新聞裡都報了。今年這不是出來個新品種麼,產量太大,把價錢打下來了。那些個種原先品種的農戶,豌豆顛產出來賣不上價,留在田裡就長老啦,往外賣還不夠人工錢。”
然後又指著門口條幅上的XX村,“那個村總給我們店供菜,有幾戶就種的原先品種的豌豆,現在不好賣,求過來了。說是隻要不賠本就行。話都說出口了,我們就給收了唄。這又存不住,索性,搞個促銷大夥一塊吃了它。好不容易種出來的,吃進肚子最踏實。”
有些顧客聽了不知可否,有些則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