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說的是什麼黑話?
駱一航完全沒聽懂。
扯扯張團長衣袖,請他解釋。
張團長此時也激動的不行。
但預備金主問呢,又不得不答。
就小聲跟駱一航說:“解放前桄桄戲有一個傳統活動,每年八月初二,在洋縣城隍廟戲樓賽演,就是戲班比賽演出。洋縣城隍廟戲樓是洪武四年建的,坐南朝北,有左中右三個戲臺,左右是邊臺,中間為中颱。專門賽戲用。”
“八月初二賽演的時候會連演三場,中午和下午在兩側的邊臺演,誰都能上,算預演,一般是小戲班和學徒上去。”
“等到晚上才是正賽。各路大戲班名角上中臺,唱‘攆臺戲’,就是每個戲班都唱類似的戲,長短相似,結構及人物相仿,甚至服飾化妝都差不多,哪怕同一出戏都行。一家唱一折,在同一個戲臺上,同場直接比拼。”
“八月二城隍廟是所有賽演,攆臺戲裡規模最大的,要從天黑演到天亮。”
“這樣的比賽,哪家開場就有講究了,要搶的。那個年代不講究法制社會,搶開場都是直接動手打。哪家把別家都打服了哪家先上。”
“而袍帶老萬,是說老萬字班擅長袍帶戲,武打戲,打架也最厲害,搶戲樓誰也搶不過他們。與袍帶老萬並列的唱腔同,則是說同字班唱的最好,八月二賽演,幾乎都是同字班勝出。”
“老萬的老,說的不是時間長,也不是有老有新,而是老大、起頭、第一個的意思,最開始叫老大萬,後來簡稱老萬……”
好複雜的民俗規矩啊。
張團長給駱一航講解的這段時間。
桄桄爺和許老師都已經心情平復了一些,讓學員們先放學回家。
眾人來到張團長的辦公室,把桄桄爺和許老師讓到唯一的舊沙發上坐下。
張團長跟駱一航搬凳子坐到對面。
倒上茶水坐下開始細聊。
這個故事一看就短不了……
——
坐下之後。
許老師忍不住感嘆一聲。
“沒想到老萬字班還有前輩存身在世,那次,老萬字班最慘烈,我還以為……”
說到這裡趕緊閉口,看向桄桄爺面露歉意。
桄桄爺擺擺手,嘆道:“沒事,都過去了。”
但也沒打算多談,問道:“女娃你師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