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57.圖窮匕見 (2 / 3)

既然是藥物原料,參與進來的自然會有製藥廠,而且製藥廠還是發起人,有兩家。

這項研究就相當於製藥廠的命題作文,製藥廠發現了需求,並提出需求,主動培育適應的植物。

要達成目的,中間又會分成好幾個階段。

從原料到成藥,中間還有個藥物研發階段,所以藥研機構,私人實驗室、大學、學術機構也有參與。還有臨床機構等等。

韋博士研究的是品種,還要種啊,所以還有種苗公司、推廣公司在裡面承擔一個環節。

到最後了,才是韋博士的長青研究所,培育種苗。

從後到前一共分了四個階段。

四個階段各有不同的公司,佔股不同,出資不同,跨越多個階段的,在每個階段佔股也不相同。

比如最開始發起專案的製藥廠,育種階段就只出資20萬,佔股1.7%,而到了第四階段,他們出資兩千萬,佔股12%。

而一家林木種苗公司,第一階段投資300萬,佔股19%,第二階段投資500萬,佔股17%,後面就沒了,不參與。

能持續四個階段都有佔股的很少。除了兩家制藥廠之外,就韋博士一個。

韋博士第一階段佔了39%,第四階段則只剩下0.2%。

然後呢,不同的階段賺不同的錢。

育種的佔股比例,分實生種授權的錢。

種苗推廣的比例,分苗木公司的錢。

研發的比例,分製藥廠授權的錢。

製藥的比例,分成藥到醫院藥房的錢。

反正都是從公對公,種樹的農戶和買藥的病人不管。

每個階段都涉及了多家公司,比例細節也極為複雜。

光是聽韋博士簡單介紹一下,駱一航都得在心裡過一遍才能捋清楚。

韋博士這幾個月沒過來,據他所說,就是在到處跑,溝通各方關係。

而且溝通的極為困難。

雖然簽訂合約的時候有對賭條款。

韋博士的長青生物研究所育種週期是十一年,超過了十一年,他的佔股就會自動降低,按照比例分給其他股東。

到了十六年的時候,韋博士第一階段的比例就會降低到21%。第四階段甚至從0.2%降為0.02%。

但是其他人要的不是股份啊,對賭只是對韋博士的約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