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80.四段講述 (1 / 3)

行吧。

駱一航又一次先將自己人的保護起來。

跨過最前面一堆問秦秋雁的問題,先請張教授介紹秋雁九號在皮營圪臺村,在庫布齊沙漠腹地,為什麼產量還能這麼高。

這個問題也很重要。

張教授這幾天悶在屋子裡也沒閒著,帶著學生們都給分析明白了。

此時深入簡出,用最簡單的語言,以及最少的科學名詞,將原因介紹了出來。

大體原因和之前分析的一樣。

首先,日照時間長,而秋雁九號又是一個非常耗光的作物,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下形成葡萄糖和氧氣,葡萄糖一部分分解成能量提供給植物活著,另一部分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澱粉和其他有機質。

秋雁九號澱粉轉換酶的控制閥是沒有的,在開始長土豆之後,剩下多少葡萄糖都優先形成澱粉。

因此,光合作用越強,澱粉越多,長得就越多、越大。

其次,就是沙土空隙大,阻力小,底下根莖擴張沒壓力。

第三,沙漠土壤雖然貧瘠,貧瘠就是有機質含量少,但是偏偏秋雁九號偏科嚴重,不需要什麼有機質。

光合作用產生的糖都直接合成澱粉了,甚至合成表皮的纖維素都不夠,其他什麼氨基酸啊、脂肪啊、蛋白質啊、有機酸啊,就根本撈不著。

主要原料沒有,其他那些有機質也不咋需要。

三者共同作用下,產生了一個奇蹟。

啊,原來是這樣。

各路媒體終於都明白了。

秋雁九號的高產,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接下來,還不是秦秋雁。

駱一航又請支書講述了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困難。

老支書非常明白,這是他們皮營圪臺村的大機遇。

講的又是親身經歷,過程早就爛熟於心。

登臺之後,就用他那特有的,如詩般的語言。

以第一人稱視角的親身經歷,講述了種植過程中,遭遇到的乾旱、斷水、大風、鼠患,重重困苦。

老支書講完後。

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這一段太精彩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