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香菇……香菇……”他話都說不完整了,拿著兩朵幹香菇又摸又聞。
這幅就差流口水的樣子喲。
在場所有人都在樂,王師傅笑的嘎嘎的,“小林啊,你還不知道這地方什麼最好吧。”
“什麼?”
“香菇,全國最特殊的香菇,多少個科研單位在研究嘞。”
褚傑適時開口,將自家的香菇特殊之處講了一遍。
聽的林師傅嘖嘖稱奇,原來香菇還能因為基料不同產生奇異的效果。
“豆芽,香菇,要是再有筍乾,正可以吊一碗素高湯。”林師傅自覺著有些得隴望蜀。
卻聽徐師傅,“有。”
伸手就從櫃子裡拿出一包筍乾。
北山有片竹林,春天發筍採回來的,沒吃完的晾曬成筍乾,質量絕頂。
林師傅臉上泛紅,食指大動。
他們大廚的食指大動,是想做這食材,可不是吃。
有高湯做什麼呢?
林師傅眼前一亮,“我記得菜園子裡有薺菜。”
嗯,時節有點晚,現在已經算夏天薺菜,比春天的差些。
留著是給食堂做薺菜包子用的。
“如若再有豆乾……”
可惜,這個是真沒有。
後廚裡只有普通香乾。
也可以了。
林師傅忍不了了,將應用之物都給備齊。
攤了一桌子。
“豆芽、幹香菇、筍乾、薺菜?這些湊在一起能做什麼菜?”王師傅也算的上見多識廣了,卻真沒印象這幾樣湊一塊能幹嘛。
“汪曾祺老先生一篇散文裡提到的香蕈餃子,我前些年復現過一次。”林師傅一邊介紹著,一邊已經搓手了。
正待動手之時。
角落裡突然傳出一個聲音,“仁慧,汪老的散文。”
說話的是小趙,她不但講出了散文的名字,還背誦起來,“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乾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