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也隨即點了點頭,視線不由看向了眼前繁華的洛邑,他的內心也不由有些感慨。
他想起了二十餘年前,與這裡的一幕幕。
那時候的他才不過十餘歲,而在這裡,他學習到了很多。
學到了詩,學到了禮,學到了樂,學到了射。
學到了這天地自然之間的道路。
在這裡的十年,可以說是他人生之中最為充實的時代,直到十年前,他才從這裡離開。
而當他離開之時,這天下幾乎就沒有他不懂的道理了,同時他的修為也已經到達了煉精化氣圓滿了。
十年的時間,他的修為雖然沒有能夠再進一步,可他的學識卻有了很高的提升。
同時他心中的疑問無疑也更多了。
此次迴歸,一方面是子產,師曠這兩位老師即將講學,另一方,也是為了解答他心中的疑問。
身形邁動。
馬車逐漸進入了洛邑當中。
孔丘的思維在流轉,而子路則是對於整個周圍的一切都不由充滿了好奇。
此刻的洛邑早已不是當年的破落之景,在整個周室,不,應該說在整個華夏,整個洛邑無疑都是最中心。
這一種中心,不僅僅是人口的問題,更是繁華的問題。
幾十年前洛邑的人口就已經接近百萬了,如今二十年時間過去,洛邑的人口早已超過了百萬。
編戶齊民之中,單單洛邑在冊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一百二十萬,而實際上的人口只會比這個數值更高。
巨大的城池之中,人口哪怕是以最為粗淺的計算也超過了兩百萬。
如此龐大的人口,可以說是真正的遠東第一大城市,在未來上千年的時光,都未必有城池能夠超越。
其繁華層度更誇張,若非文字上的不同,此刻的洛邑與其說是春秋時代的城池,更像是南宋時期的繁華之城。
在這裡商業極為發達。
甚至出現了很多後世才出現的存在。
比如小吃,比如售賣店鋪,比如夜市。
還有著更多零零總總的東西。
如此繁華的洛邑,無疑給無數個前來這裡的各諸侯國存在,都不由吸引了。
當然不管洛邑如何吸引。
還是講學更重要。
當清晨的陽光灑落,講學開始之時,整個稷下學宮已經徹底水洩不通了。
也幸好,孔丘等人本來就是稷下學子,倒是不用擔心進入不了。
甚至由於和子產,師曠的關係,孔丘和子路反而還獲得了第一排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