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不斷的整理。
江晨的思緒開始構建著第五卷。
也就是“三皇之劫”
在原本的洪荒體系之中,天地之中擁有著無量量劫,說法有著三次,五次,九次之說,普遍認為有著開天之劫,龍漢之劫,巫妖之劫,封神之劫,西遊之劫,末法之劫。
其中所謂三皇基本是處於巫妖之劫,和封神之劫的中心,人族猶如棋子一般被天道,被聖人擺佈,成為天地主角,那也是莫名其妙。
一切都在算計之中。
可在江晨的構造之中,卻完全不同。
從巫妖大劫之中就可以看出,在江晨構造的第四卷,巫族是人族,巫族與人族的戰爭,與其說是巫妖大戰還不如說人族和妖族的戰爭。
沒有天道,沒有聖人,沒有鴻鈞。
自然也少了一份算計,更多的是與天鬥,與地斗的自然選擇。
如今新的三皇之劫,自然也不可能是毫不重要所在。
事實上正如之前所說,三皇之劫,算是江晨徹底連線歷史與神話的所在。
從三皇之劫開始,到天人之劫結束,就將徹底將神話走入現實,而這樣一來,足以讓世界背景的真實度進一步的到達完美的程度。
“三皇者,天地人也,龍漢之劫末,人族於....”
一行行的文字書寫,第四劫三皇之劫的故事被他逐漸開始勾勒。
有著整個守藏室的資料作為背景,再加上前世大量知識作為補充,這一份構造比之想象之中要簡單很多。
比如三皇。
在前世之中,三皇是誰其實爭議很大,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河圖括地象》,其他的也有著尚書,以及各種記載。
有人說是伏羲,神農,軒轅,也有人說是燧人氏,伏羲,神農,更有人說是盤古,女媧,伏羲。
可在這個時代,三皇其實並不指特定的存在,根據著守藏室的記載,三皇分別是天皇,地皇,泰皇也就是人皇。
而這無疑就給了很大的操縱空間。
特別江晨意外的發現,哪怕是在這個時代,其實也是有著伏羲傳說的,亦或者更準確點說是太昊,在這個時代名為太皞,是四方天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