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克隆人之崛起> 第十一章 黑暗之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黑暗之淵 (1 / 2)

“老遊,小心!”

遊可正沉浸在思緒中,被那六邊形奇怪建築所吸引,不自覺間腳已踏在湖邊的沙灘上,浪花湧來,已經溼透了鞋面。

“你看水裡,好像有東西!”

遊可只顧著觀察島嶼上的奇怪情況,一時到也沒有在意這近處的湖水。倒是馬三兒一到岸邊就跑去洗臉洗手洗腳的,巴不得跳進去遊個泳,同時看著這湖水如此清澈,正想往軍用水壺裡補充些飲水。卻突然間發現近處水下有黑影掠過,嚇到後退了好幾步,所以趕緊大聲提醒遊可。

在馬三兒的這一聲呼喚下,遊可即刻回過神來。

他低頭仔細觀察這湖水,清澈而青綠,與普通湖水無異。淺水區分佈了不少水生植物,小魚小蝦暢遊其間,顯然生態環境極好。

他從沙灘上揀了一根比較沉的枯樹枝,在樹枝上用隨手拔來的藤蔓纏上一塊石頭,一併扔進湖水中,然後觀察枯樹枝下沉的速度和方向。

透過觀察這裡水體的情況,遊可有了點眉目。他發現這水流的情況也和實際的地中海情況是一致的。

透過梳理自己腦海中的知識記憶,地中海的洋流是季節性的,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有一段狹窄的水道,那就是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來往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船隻都要經過這個海峽。奇怪的是這裡儘管冬、夏的風向不同,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向卻是永遠自西向東流,所以輪船從大西洋駛往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永遠是順水航行。

造成這種奇特情況的原因是海峽範圍內有一個定向海流。但這個海流流向不是由風向造成,而是由海峽左邊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和海峽右邊地中海的海水密度的不同而造成的。

由於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這裡海水的含鹽量高,密度大。地中海的年平均溫度較高,夏秋季節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因此日照強烈,乾熱少雨;而在冬春季節,海面上刮的是來自大西洋溫暖的西風,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上。另外,地中海四周,除埃及的尼羅河以外,沒有什麼水流量大的大河有淡水流入地中海。因此,使地中海的含鹽量穩定偏高,它的表層海水年平均鹽度為38%,東部海區更高達39.58%,比全球海水年平均鹽度高出34%。

大西洋因為年平均氣溫較地中海的年平均氣溫要低,海水蒸發量小,因此大西洋的年平均鹽度也比地中海的年平均鹽度低,只有35%。即使是和地中海相同緯度的鄰近的大西洋海區鹽度稍高一些,也只有36%,這樣就形成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以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海域,年平均鹽度高低的不平衡局面。海水密度的大小取決於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而更主要取決於鹽度。鹽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地中海海水密度大於大西洋海水密度。

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海表面兩者所受壓力相同,都是一個大氣壓。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海水密度成正比,這樣,在同一深度,地中海的水壓要大於大西洋的水壓,而且深度越深,兩者的壓力差越大。有了壓力的差異,海水便產生運動。壓力差越大,運動越劇烈。這樣地中海底部的海水便經由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底部,從而使大西洋海水被抬升高。在大西洋表層,被抬高的海平面,海水因壓力作用而透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

由於這種流動是不斷進行著的,所以在直布羅陀海峽就出現了船隻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是順水,潛水艇從地中海海底進入大西洋也是順水的有趣現象。

枯樹枝比較沉,緩緩下沉,入水後先向自己右手方漂移了一段距離,快接近水底時卻猛然向自己左手方向迅速移動,然後才觸底,這表明下層水流方向與表層相反。這和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水流情況完全一致。

而且正是這表層水流一陣陣地衝擊進六邊形建築內,才引發了“咚、咚”聲。看得出湖水經過若干年已經在原來的水位線上下移了很多,露出了矩形洞口,又因為最近幾天剛下過雨,雨水填充了部分進來,湖水蔓延上來了一些,才造成衝擊入口處發出“咚、咚”的聲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