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蘇墨成功登上高位之後,他深知穩定局勢乃是當務之急。
治大國如烹小鮮,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循序漸進地推進。
因此,蘇墨首先採取的行動便是牢牢掌控全國的軍隊力量。
畢竟,在這世道之中,唯有手握軍權,方可擁有真正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政權是打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與此同時,蘇墨也開始有條不紊地推行精簡吏治的改革措施,並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官員考核制度。
透過這種方式,他能夠選拔出一批德才兼備、清正廉潔的官員,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不僅如此,蘇墨更是將工部,從原有的體系中獨立出來,並賦予其全新的名稱。
科學院。
而且,把匠籍這個東西取消掉了。
工匠不僅每個月足額髮放月供,他們的後代,不用繼續做工匠,以後也可以科舉入仕,入朝為官。
這一舉措,讓所有的工匠直接跪地給蘇墨磕頭。
他們以前,做夢都沒想到,會有這個待遇。
後來,蘇墨憑藉著自己前世所積累的淵博知識,精心挑選並寫下了一系列適合當下國情的研究專案。
把一些這個時代的人能理解的東西,交予科學院的學者們去深入探究。
而他自己,在空閒時間,也會帶人研究一些超前的專案。
這些研究課題涵蓋了眾多領域,例如蒸汽機的研發、水泥的製造工藝、優質無煙煤的開採利用以及高效製鹽方法的創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此前向乾景帝提出的那項不種糧食的滅國策,蘇墨直接選擇了放棄。
在蘇墨看來,如今自己已然掌握了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全可以憑藉強大的武力優勢輕鬆碾壓周邊的兩個敵對國家。
與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執行一項專門針對百姓的戰略計劃,倒不如將資金投入到諸如修建水泥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當中。
發展大乾,共同富裕。
以後,大榮和大離的百姓,也會是大乾的子民!
乾景帝一直以來都心懷不軌地想要看蘇墨出醜。